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87.4%的人希望更多国内名校推出网络公开课
2011-05-03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最近,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受到国内网友热烈追捧。4月初,复旦大学也推出了网络公开课,由著名历史学者王汎森教授讲述《执拗的低音》,第一讲重点对一些历史思考方式进行反思。这引发了网友对国内高校是否应该开设网络公开课的热议。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134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9%的人支持复旦大学开设网络公开课,其中49.1%的人表示“非常支持”。调查中,52.1%的人有听网络公开课的经历。

  外国网络公开课何以在中国受追捧

  “牺牲少数人的生命去挽救大多数人就一定合理吗?谁有权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呢?”自从听完哈佛大学的网络公开课《正义》后,这些疑问就一直萦绕在濮俪的脑海中,让她不断琢磨。

  濮俪是北京市某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培训生,上网听名校公开课是她最近下班后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濮俪之所以如此着迷于外国网络公开课,是因为她对国内的所谓公开课早就深恶痛绝。“国内的公开课大多是事先排练好的。老师会告诉几个优秀学生会问哪些问题,并让学生背好标准答案。等上公开课时,老师与学生间就能对答如流,配合默契。这样的公开课太过虚假、呆板,没有任何思想性、趣味性可言。”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上课就是为了考试。但是,听过外国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后我才知道,课程内容可以五花八门,上课和考试也完全可以没有关系。这正是国外网络公开课能在国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濮俪说。

  说起网络公开课,南京师范大学某专业研究生李婷婷立刻能说出《聆听音乐》、《文学理论导论》等国外网络公开课的名字。她认为,这些公开课的上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师生互动非常多,老师的教学手段多样,言谈也很幽默。这些是我们向往的授课方式。”

  调查显示,受访者眼中外国网络公开课在中国受追捧的两大主要原因分别是:公开课内容本身具有吸引力(66.2%);形式新颖,吸引人眼球(65.0%)。

  其他原因还有:网络普及率高,听课比较方便(53.1%);听不到国内名校的网络公开课(52.7%);能上网的课程大都非常经典(50.9%);网络公开课中的老师水准高(44.0%)等。

  据了解,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开始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搬上互联网并免费开放。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700余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1万多门。

  我们的网络精品课程起步如此之早、数量如此之多,但为什么到现在仍不被国人熟知,在流行程度上也远逊于近几年才进入公众视野的国外网络公开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网络精品课程没能流行起来,主要有教师和资金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很多大学老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自己的讲课内容放在网上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都对网络精品课敬而远之;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精品课对公众免费,其背后需要巨大的人力资源和经费支持,许多网络精品课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支持,维护更新很不及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世界名校足球赛清华开赛
· 世界名校没有围墙 国内高校为何难"破墙"?
· 清华剑桥等世界名校联手治北京雾霾
· 济南两学子被世界名校录取 两人都爱鼓捣家电
· 优秀高中生眼光瞄准世界顶尖名校 称比高考难
· 学霸不适应在国外读世界名校 退学回武汉读成教
· 83所世界名校河北唐山面试 前教育参赞现场支招
· 美国私立中学成世界名校“占坑班” 竞争加剧
· 网络公开课成长:5%学员完成课程
· 网络公开课遭遇成长的烦恼:仅5%学员完成课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