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中国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
2008-08-22  人民日报  倪光辉 刘子祎

字体大小:

  将奥运内容融入中小学课程 首创示范校

  奥运期间,北京市组织48万学生现场观看奥运会比赛,近两万名“同心结”学校的师生到赛场为与其结对国家或地区的运动员加油助威。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正如萨翁所愿,奥林匹克教育已经在中国扎根。

  将奥运内容融入中小学课程

  “刘翔因伤退出比赛,令人遗憾。但我们应该保持宽容的心态,为他的勇气而加油!”8月18日,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五年级(1)班罗雪瑶在自己的记录本上记下“奥运最遗憾的事”。

  奥运会开幕以来,除了现场观赛,罗雪瑶一直在收看奥运会现场直播,这不仅是因为她喜爱运动,还在于这是一项暑假作业。据了解,望京实验学校今年暑假布置的实践作业,学生人手一册《我心中的奥运记录本》: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一场比赛记录下来;介绍一位为国争光、勇夺金牌的奥运健儿;并自己评选“心目中的奥运之最”。“这是我们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在观看奥运的过程中,既感受奥运的拼搏精神,也历练自己的品格。”老师牛莉说。

  与望京实验学校一样,许多学校在教学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参与奥运、体验奥运的广阔平台。崇文区广渠门中学开设了“自助餐式体育选修课”,将奥运项目和中华传统体育融入学校的日常体育课程中,使同学们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经过呼家楼中心小学师生们的共同努力,第一套以奥运五环的颜色为色调,以奥林匹克知识、奥运历史、奥运项目、奥林匹克精神四板块作为四个花色的主题扑克牌2006年4月问世,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这套扑克牌已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收藏。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孙葆丽说:“奥运会只有16天,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上,更重要的是奥运会后如何把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留给青少年,并转移到社会的其他领域中去。”

  首创“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2005年底,醒目的红字金匾“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挂上北京市20所中小学的校门。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用“奥林匹克”为一所中小学校命名,从未有过。如今,全国共有556所学校成为由北京奥组委、教育部和省级人民政府联合命名的“示范校”。

  从命名之日起发展至今天,各个示范校以其突出的成绩成为广大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典型,同时这些学校发挥着示范作用,将奥林匹克教育带到周边学校和社区,带到偏远山区,带到京外学校。

  “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遍布全国各地,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示范学校作为骨干,辐射全国40多万所中小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高洪表示,奥林匹克教育已经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纳入了教育发展的体系,尤其是与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奥林匹克教育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中止。

  国际奥组委人士认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是北京奥运会的首创,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增添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将是北京奥运会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做出的独特贡献。

  “中国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这个数字是诱人的,这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这证明我们在莫斯科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中国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高度评价。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真挚真诚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热情服务北京奥运会
· 加强教育引导 完善服务保障 全力做好大学生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
· 借奥运东风推动学校阳光体育
· 北京奥运会有望助推美国大学生“中国留学热”
· 刘延东视察高校奥运场馆并看望志愿者
· 祝贺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百年梦想 世纪盛典
· 中国4亿青少年全方位接受奥林匹克教育
· 向世界亮出最美丽的青春名片(图)
· 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实施纪事
· 我们都在努力:北京奥运绽放职校学生灿烂笑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