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非典时期,高校非常措施促就业
2003-05-19    记者 原春琳

字体大小:

   5月16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7位同学经历了一场特殊面试。每个学生坐在计算机前,在10分钟的时间里与主考官一问一答。身在北京的他们看不见主考官,但远在广东的主考官,却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用人单位想在签约前看看学生,特殊时期,只有采用特殊方法了。”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经说,这家来自广东的民营企业的要求,代表了很多用人单位的想法。为此,学校投入5000元,购买了这套网上视频设备。

   四五月份本是高校就业高峰期,可非典的到来,扰乱了高校正常就业程序。为了避免疫情扩散与传播,北京一些高校采取封校政策,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尽量减少外出,预定的校园小型招聘会纷纷被取消,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几乎陷于停滞。

   为此,各高校八仙过海,想尽办法,力图减少非典对学生就业工作的负面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的网络视频技术,只是其中之一。同时,学校就业部门还加紧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以期收集更多的就业信息。

   网络在非典时期成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新宠”。5月21日,由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网上招聘会,吸引了很多学校的注意,纷纷报名参加。各高校的就业网站目前也都非常红火,同学们可以从中及时了解相关就业政策、信息与技巧等。

   派发就业调查表也是学校了解学生意向的一个重要渠道。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它向还未签约的同学派发调查表,详细了解同学日后的去向:是考研还是工作,工作的具体意向是什么。北方交大则登记学生们的求职意向,一有机会,立刻告知学生。在非典肆虐的一个月里,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落实了几十位同学的就业问题。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以北方交大为例,学校不少毕业生都已回家,学校陆续向毕业生发出信件,介绍各种就业政策,详细说明各个阶段的就业进程,并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哪些工作。

   就业指导电话热了起来。据北方交大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陈峰介绍,原本在校内可以进行面对面的就业指导,因为非典爆发而改变了形式。与以往不同,现在的指导更加个性化。比如,不少毕业生都表示想保留学籍与户口,暂不找工作。老师就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逐一分析此种做法的利弊得失。

   特殊时期特事特办,很多学校还不约而同地简化了就业程序。以北京大学为例,针对一些要签约的用人单位,把就业办公地点搬到校门口。一些用人单位坚持面试,学校为保证学生出行安全,干脆派专车接送。

   对很多用人单位而言,学校的“啰嗦”也是到了极点。北京石景山区法院看中了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同学,按照程序,这位同学应该与其他学生一起去法院体检。可政法大学不放心让学生外出签约,按照政法大学目前的规定,学生外出时间不许超过4个小时。经过双方协商,学校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由学校出面担保,在学校附近找医院为学生体检。

   非典时期就业工作不易。此时,来自用人单位的支持最让校方感动。让北方交大陈峰处长感慨的是,他接到了几个来自用人单位的电话:“你们受到很大冲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据了解,截至目前,多数高校只有一半左右毕业生落实了去向。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说,今年的就业形势原本就不太好,加上非典的影响,就业率能有百分之七八十就算不错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西安大学应届毕业生原则上不能进国家机关
· 医学本科生何处就业
· 安徽省高校人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
· 大学生求职简历出现“打假”电话
· 外语类人才供求渐趋平衡
· 四大矛盾困扰高校毕业生就业
· 济南双选会:供需双方存在围城现象
· 美院毕业生:打工更自由
· 6种落后择业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 让就业指导课更形象生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