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教育部部署高校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2002-08-02    记者 范绪锋

字体大小:

  本报北京7月31日讯(记者 范绪锋)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当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作用,促进科技与教育结合。这是今天在京召开的“高等学校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传出的信息。

  会议由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主持,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作工作报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佳洱、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有关部委代表以及近百所高校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了解,近几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高校科研实力迅速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主要阵地之一,对我国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高校取得的大量原创性成果,有一批已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催生了我国的新兴产业。一大批高新技术用于传统产业,加速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日前,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

  陈至立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我国科技创新任务,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重担越来越多地落到高校身上。高校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之一。她强调,要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体制创新,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要发挥高校学科交叉综合、人才基础雄厚、学术氛围宽松、国际合作交流活跃、信息灵通等优势,不断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要推动科技与教育的结合,高校要主动通过加强与研究院所的联合与合作,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的水平。

  徐冠华在大会上就我国科技工作的总体情况,“十五”期间科技工作的思路,高校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加快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发表了讲话,并对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表示,要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大平台建设,为各种机构和人才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重视和加强高校科研基地建设;调动地方力量,从基地和项目等方面加强对地方大学和一般大学有特色的科学研究的支持;继续鼓励部分科研单位进入高校,加强人员的相互交流;继续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使之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培育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赵沁平在大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提出“十五”期间高校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重视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开发,推动成果转化,规范产业管理;完善激励、运行机制,创新组织、管理体制;注重特色,促进交叉,整顿学风,分类指导。报告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深化体制改革,形成促进学校科技创新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引导和推动形成一批高水平、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型大学;构建大学知识创新体系,并尽快纳入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立先进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教育科技资源共享;加大各种人才计划的支持力度;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加强国防军工基地建设;建立高校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服务平台,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规范大学校办企业管理;研究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科技水平和大学科技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分类指导与管理;大力推动学校与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我国原始性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863课题如弄虚作假可投诉
· 教育部授权广西首获专科单独考试和命题权
· 百亿资金打造“211”
· 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高校招生乱收费
· 国家教育部第9年在澳门招收研究生
· 教育部副部长:中外合作办学要加强
· 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受表彰
· 陈至立在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于永波、唐天标、赵沁平等看望高校国防生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新年展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