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爱国教育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展 > 人物印迹
屈子祠
2011-06-14    汨罗网

字体大小:

  “汨罗江是屈原殉难的地方。汨罗江沿岸的人民很早以前就建起了纪念屈原的建筑。据晋代《拾遗记》载:‘楚人为之立祠,汉之犹存’,说明屈原死后不久,便修建了庙宇;到汉代已有了刻碑记事。唐代建三闾大夫屈原祠;五代时封屈原为昭灵侯,元代加封为忠洁清烈公,庙以封名称之。明清时代,屈原祠屡毁屡建。乾隆21年修葺后,人们将屈原祠从汨罗江边迁移到玉笥山上,即现在的屈子祠。”

  “屈子祠在岳阳市南一百余里,距汨罗县城关20余里。美丽的汨罗江从山前绕过,静谧的玉水在山下流淌。这里古木参天,风景清幽。从山脚有石阶直登山顶。一幢庙宇式的建筑,巍然屹立在山顶的宽坪上。大门边刻着‘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的对联,正门‘屈子祠’三个苍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额上饰有17幅反映屈原生平的浮雕。屈子祠整个建筑占地1334平方米,有三进三厅堂,十四耳房,大小天井七个,花坛四处,厅、堂、廊、池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从正门而入的大厅壁下嵌着司马迁撰的《史记·屈原列传》的雕屏,上方挂着‘光争日月’的横匾,两侧是清代文人李元度撰写的楹联:‘下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江下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叠频招宋玉魂。’在此厅山墙的南北两面,用花岗石刻有宋代苏东坡及现代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撰写的对联。人们穿过芬芳的金桂花坛后,便到一祭祀厅,厅中放着‘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牌,左吊巨钟,右置大鼓,厅柱上挂有清代文人、外交官郭嵩焘撰写的楹联:‘哀郢失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怀沙沉此地,两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穿过圆拱门,进里是后厅,这里矗立着一尊高大的屈原塑像,屈原手抚佩剑,翘首昂视。

  塑像所表现的那种忧国忧民之情,使人骤生无限遐思。塑像两侧,悬挂着于立群手书的郭沫若集《离骚》句:‘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厅两侧的厢房,已开辟为展览室,介绍了屈原的一生及对后世的影响;陈列了屈原著作的历代版本和后人研究屈原著作的成果。同时,这里还展出了屈原故里遗址和罗子国墓地出土的楚文物。这些文物揭示了两千多年前屈原被放逐在南楚汨罗江一带的社会状况。”人们来到屈子祠瞻仰,无不被屈原那种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精神所感动,受到一次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从屈子祠出来,步向右侧,一块‘独醒亭’三字的匾额便跃入眼帘,这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手迹。亭前树石碑一块,系明嘉靖时所撰的《重修独醒亭记》。据说,屈原流放汨罗期间,常在玉笥山下的渡船亭与渔民谈心,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将渡船亭改名为‘独醒亭’。”

  “经过浓荫遮天,青苔铺地的山间曲径,便是位于玉笥山西南坡的‘骚坛’。据《湘洲记》载,‘屈原于此作九歌’,亭中立石,刻《骚坛》全文于上。骚坛脚下,还有一座濯缨桥,桥下的小溪,名叫玉水,向南流入汨罗江。相传屈原常在此浣缨濯足。《楚辞渔父》篇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句,即是指此。”

  2001年6月,屈子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又访屈子祠
· 汨罗江畔屈子祠
· 拜谒屈子祠
· 党在我心中:寻访屈子祠
· 屈子祠建筑特色
· 屈子祠历史由来
· 屈子祠简介
· 历史人物
· 屈子祠景观
· 屈原和他的诗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