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陶西平:异化的质量监测损害教育
2012-04-0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测体系是掌握区域内教育质量动态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为制定和调整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进而引领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方向,指导学校和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以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相关内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高校怎样提教育质量?
相关内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新征程 新跨越 新局面
推荐内容>>袁贵仁:推动高等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跨越
推荐内容>>刘延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推荐内容>>咋给自己打分是"大题目" 教学质量高校如何自评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对质量监测工作进行探索,通过借鉴国际质量监测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了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试验了多种监测方法,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

  但是,质量监测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质量监测可以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武器,而违背科学规律的质量监测也可以成为维护错误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体系的工具。当前,重视质量监测的正确导向已成为基础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正确的质量监测导向取决于各级领导、教研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科学质量观、过程观和功能观。当前在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的实践中有几种倾向值得关注。

  一是将质量监测变成学科考试。以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唯一依据的片面质量观已成为某些地区质量监测的实际指导思想。这些地区没有全面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有的只是部分学科的考试,或者虽然形式上也有一套看似全面的体系,但形同虚设。质量监测本来应当是依据科学方法抽样并在较长周期里进行,但在不少地区已经成为学年甚至学期的统一考试或者变相统考。特别是在小学已经解除了小升初考试的压力之后,部分地区的质量监测已经成为应试教育新的生长点。

相关专题>>聚焦:2012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
推荐内容>>光明日报时评:本科教学评估应反映"常态"质量
推荐内容>>教育部明年起试点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
推荐专栏>>教育政策法规检索  >>高等教育专栏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质量监测如何“负担”变动力?
· 教育部:全面开展质量监测 建立健全基教质量保障体系
· 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测试顺利完成
· 陶西平:以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动力 加强信息化国际交流
· 陶西平:部分学生辍学是因感到教育质量不高
· 陶西平:努力做“跌倒了爬起来最快的人”
· 陶西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忌均衡意识高于发展
· 万类霜天竞自由 陶西平寄语高中教育改革
· 陶西平:高中教育改革 探索进行时
· 陶西平:教改纲要给民办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