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课程研究 > 综合研究
论课程行动研究
2001-12-27    陈柏华

字体大小:

  摘要:课程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和课程合作开发者为提高实践而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旨在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者的参与意识。本文从行动研究及课程行动研究的介绍入手,重点探讨了头脑风暴法及中立主席法。

  关键词:课程;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英美等国家已相当普遍。而我国学者对行动研究的关注还只是最近几年的事。为改革传统的课程及教学,美国学者麦克纳(Mckernan,1987)提出了“课程行动研究”(Curiculum Action Research),其目的旨在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及研究者的参与意识。本文首先对行动研究产生的背景及课程行动研究的产生作一简要回顾,然后重点对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和中立主席法(neutral chairperson)作较详尽的介绍和阐述。

  一、行动研究和课程行动研究概述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勒温(Lewin,1944)。当时他和其学生与犹太人和黑人进行合作研究,这些实践者均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研究之中,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反思,力图改变现状。大约在1944年前后,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就方法而言,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勒温则认为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计划、发现事实及实施三个阶段。

  二十世纪50年代,勒温的“螺旋式”行动研究模式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寇利(S·Corry)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埃里奥特(Elliott),埃伯特(Ebbutt,1983),凯米斯(Kemmis)和麦克纳(Mckernan)等学者的支持、充实、修正和完善。(高文,1998)。

  在对“行动研究”的许多定义中,比较明确和科学的当属埃里奥特(Elliott,1991)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这种研究可被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社区研究、医务护理及教育等。而凯米斯(Kemmis,1998)主要是从教育的角度对行动研究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定义:“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虽然这一定义未必慎密严谨,但它起码给我们揭示了“行动研究”之所以为“行动研究”的一些基本特点:

  (1)它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的研究方法;(2)它强调研究与行动的结合,即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3)它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关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的研究方法。

  总之,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还可使实际工作者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勒温(Lewin,1948)认为:“研究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出几本书,那是不够的。”既然行动研究中实践者是以研究的姿态参与他们的工作,研究者也直接参与实践者的实践活动,而传统的课程认为,师生只管教与学,研究者只从事课程研究,很少甚至没有参与师生的教学活动。这样,教学与研究严重脱节。教师埋怨研究者不懂教学实践,研究者责怪教师不懂教学理论。研究并不能为实际的教学服务。为此,麦克纳(Mckernan,1987)提出了“课程行动研究。”他认为,课程行动研究是要求教师和其他一些人以研究的姿态参与课程活动,为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应对其实践进行严格的反思。

  因此,课程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和课程合作开发者为提高实践而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Mckernan,1996)它更关注于改善人类行为和反应的质量而不是构建行动理论。

  二、头脑风暴法和中立主席法

  课程行动研究主要是对方法论的介绍和诠释。在《课程行动研究:反省参与者的方法资料手册》(Mckernan,1996)一书中,主要有观察陈述方法、非观察性调查及自我报告技术、情境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法及批判反思与评价技术这四组方法。其中每一组方法中又分为许多具体的方法。这里不一一详述。下面仅就“情境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和中立主席法(Neutral Chairperson)作些介绍和阐述。

  (一)、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广泛地用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之中,其目的是诱发一些新奇问题中许多可能的思想或解题方法。头脑风暴法的核心是人的创造性想象力。作为行动研究的策略,它能引发行为和行动的不同方式。这些方式是以行为和行动的价值选择方式及这些选择中随后的测验和结果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教学工作团体或研讨组是行动研究中训练头脑风暴法的理想环境。

  目前,许多新的课程单元要求学生去解决问题,诸如科学、美学、道德及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人们要求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实质上,生活中所有重要的问题都值得质疑,而那些不值得质疑的问题往往是不重要的。因此解决问题便成了一种生活的技能,特别在创造性的模式中,解决问题是行动研究过程的核心。

  头脑风暴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积累起来的最广泛的思想和选择方案来解决问题。因此,呈现给学生的问题应能诱发一系列可能的“答案”或解决方法。任何问题均可通过团体头脑风暴法来解决:明年我们怎样改进这门课?我们该赋予这一新产品什么名称?怎样消除房内的噪音?我们准备五间单人房作什么用?这是一个积极的而非被动的学生策略,当我们面对许多新问题或内容时,这一策略特别管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几个国家普通高中阶段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研究
· 澳大利亚的校本课程开发
· 研究型课程发展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 “九五”期间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回顾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
· 综合课程面临的几个问题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体现更完整意义的目标价值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