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补课禁令10年暗战不断 媒体:多元录取或根治
2010-08-16    南方日报

字体大小:

  学生:我觉得简单地堵,不如有指导性地疏家长:如果不收费就赞成高三毕业班补课  

  学校:别的学校都补课,我们不补就会落后老师:万一成绩下滑,将失去很多教育资源

  暑假中,学校为学生补课的现象并不少见。

  进入暑假以来,有关有偿补课的投诉呈现井喷态势,本报陆续接到全省十多个市县的学生和家长的投诉,直言“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禁令形同虚设。

  这已经是“禁补令”下达的第十个年头,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早在2000年初,教育部便颁布了“禁补令”。十年来,每到假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三令五申,禁止假期乱补课,违反规定者还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假期中的补课仍以各种方式或明或暗地进行。

  上周,南方日报记者随同广东省教育厅督导队“暗访了阳江、云浮、肇庆等地的学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应试的“指挥棒”下,“禁补”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

  【补课乱象】

  毕业班复习,培训班补习,实验班预习

  闷热的教室散发出阵阵汗酸味,高三40个班的学生坚守教室复习……这是8月10日上午,记者在阳春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的教学楼见到的一幕。

  8月2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重申严禁中小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通知》,但不少中小学依然我行我素,利用暑假组织毕业班、实验班、培训班等名目繁多的补课。

  8月9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阳江市实验中学看到,从教学楼5楼至7楼,初三年级共12班正在紧张地复习。多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尽管学校还没有向学生提出收补课费的事,但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服从学校的补课安排。

  实际上,毕业班补课相当普遍。在记者走访的阳江市第一中学、阳春市第一中学、云浮中学、高要市第一中学、高要市第二中学、肇庆中学等学校中,均存在高中毕业班补课现象。

  “高一、高二就要把高中3年的教材学完,高三主要就是复习。”不少师生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即使学生手里还没有教材,但都会复印老师的教材来提前完成教学学习任务,为复习争取时间。

  除了毕业班,各种各样的培训也是暑期补课的内容。8月10日下午,高要市第二中学数名即将上高二的学生告诉记者,学校免费为学生组织了英语等科目的培训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弱势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愿参加。

  在高要市第一中学高二(6)班的课室里,刚刚经历中考的学生提早进入了高中的学习。“我们是实验班的学生”,杨同学告诉记者,他们是中考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8月1日,学校将刚录取的“尖子生”组成“实验班”,免费组织补课,实际上则是提前预习新课。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学校只给学生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的休息时间,而有些学校则是在将近两个月的暑假中,学生补课和休息的时间各占一个月。

  在补课费方面,学校的收费大部分在150元至250元之间。范围之外,有的收费高达七八百元,有的则为学生免费补课。


  相关评论“应试教育”不是“禁补令”落空的理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禁补令"下暑期补课现象调查:怎一个"补"字了得
· “禁补令”为何引起各方担忧?
· “禁补令”难治“教育焦虑症”
· 北京校外补习班多数正月初四起开课
· 严令之下补课为何屡禁不止 学校有苦衷老师很无奈
· “禁补令”缘何形同虚设?利益挂钩教师不尽职
· “禁补令”形同虚设 校方多借"校外"名义组织
· "禁补令"遇阻力 不准公办校补课就找民办机构
· 10年禁令难压补课之风 网友热议行政措施
· 学校正常放假学生抗议 高三生称不补课不公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