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中国教育回顾 > 相关报道
60年教育辉煌:全方位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9-09-2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和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积极成果。尤其是1978年,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翻开了教育对外开放的新篇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遵循“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兼行,兼顾战略平衡”的方针,坚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外交工作全局服务”的原则,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规模不断扩大,水平逐步提高,形式日益多元,内涵不断深化,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主要体现为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由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主要向国外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单向需求,逐步转向双向需求合作共赢。世界各国对中国教育合作的需求也从学习语言,转向了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更显多元、愈加深入的层面。“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推进,发展成效显著。

  第二,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国际组织是重要舞台”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分步骤的官民并举、双边多边互动的开放格局。

  第三,制度化、机制化进程持续推进。我国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设立了18个双边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构建了若干双边及区域性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签署并尚在执行的教育合作协议达154个,正在实施的政府间合作项目共有77项。与3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4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合作。

  第四,学生交流渠道畅通,数量稳步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出国留学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留学生数量在各国留学生中的比重都居前列,受到世界各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欢迎。一大批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已成为我国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留学目的地国家,也受到了海外留学生的普遍青睐,来华留学生人数一直持续稳步增长,他们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正在为本国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本国和中国的友谊与交流合作事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五,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突破。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在7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5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弘扬中华语言文化,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汉语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作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有超过4000万人在学习汉语,“汉语热”还在不断升温。

  第六,教育对外援助成效显著。2000年到2007年,我国共接收非洲留学生19948人次,建立了10个教育援外基地,在10所高校成立非洲研究中心,实施了“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工程”并开始选派涉非专业研究生赴非留学深造。近年来,我国教育援外工作对象还由非洲拓展到包括东盟、阿拉伯国家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覆盖面越来越广。2000年以来,教育部共举办54期研修班,接收了1039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官员、校长参加学习,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管理人才。

  第七,涉外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与高等学校境外办学稳步发展。《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育涉外法规先后出台,涉外办学日益规范。目前,国内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1100多个。同时,截至2008年12月,全国24所高等学校共设立海外分校或举办境外办学项目达到42个。

  教育的对外开放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先河,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又造就了历史上少有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快速发展。通过教育对外开放,我们积极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引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通过教育对外开放,我们加强了同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为提升国家软实力,营造健康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育对外开放,我们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各国发展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加速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逐步推动建立了一个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在新的历史阶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发挥教育对外开放在教育、科技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推荐专题:庆祝建国60周年 中国教育及科研发展回顾展

 

国庆专题—建国60周年中国教育及高校科研回顾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60年教育辉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重要思想库
· 首都大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诵读晚会举行
· 60年教育辉煌:义务教育谱写中国教育辉煌篇章
· 60年上学故事:出国留学从机会难得到日渐平常
· 从学习者到分享者——60年,中国从容走向世界
·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百首儿童诗在全国推广
· 建国60周年 中国教育及高校科研60年记忆
· 教育部:各学校围绕建国60周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 袁振国:教育政策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 全国教育系统迎国庆 校园中国红 师生爱国情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