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迁徙是“蚁族”常态
2009年,申家春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来北京后,已经搬过5次家了。他说,这里很好,是古都,又有文化气息,但是我不属于这里……
“别把门开着,小心耗子进去了。”房东特地对记者叮嘱道。7月26日,记者以租房的名义对小牛坊村进行了采访。
这间临时搭建在院子里的出租矮房不足10平方米,一床、一桌,没有窗户。一开门,阴冷的湿气扑面而来,墙上糊满了前住户留下的海报、报纸。
小牛坊村现在的出租房价格大约在每月240-280 元,大多是居民房改建的隔断间,也有不少是在平房顶上临时加盖的板房。“梅花公寓”就是其中一例,二十几个单间的筒子楼,有两个公用厕所、一个厨房,公寓旁边的公厕气味挥之不去。
在距离小牛坊村不远的西半壁店村口,记者碰到23岁的孙竹久。记者跟着孙竹久来到他们租住的房屋,这是当地村民在原有的房屋上加盖的,房屋在三层,通向小屋的楼梯宽度不足60公分,悬在楼外侧,用铁架和木板搭建。稀疏的铁架上,木板已经有近十处裂缝。因为前些天下雨的缘故,有的木板已经变软,越往高走越让人觉得胆战心惊。
“如果是晚上,你们肯定不敢上来。”孙竹久带着记者边上楼边说。
“这里已经是我第三个住处了。”坐在床边,孙竹久对记者讲起毕业后搬家的经历。2009年,21岁的孙竹久从北京人文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毕业,在清河租住房子,月租800元。刚毕业的他工作不稳定,收入很低,三个月后,难以负担起房租的他搬到唐家岭附近,租住了一个带木板隔断的单间,月租400元。
推荐阅读:蚁族生存调查:学历在升高 生存状况在恶化
推荐阅读:毕业蚁族沦为社会新底层 专家:应反思调整定位
推荐阅读:调查:若重择就业地87.7%蚁族考虑二三线城市
推荐阅读:“蚁族”群体需要更多关注和重视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两年时间里,孙竹久换过两次工作。“最困难的时候,每天两顿饭,中午一个煎饼果子,下午一碗泡面,这样持续了三个月。”孙竹久说。
记者注意到,孙竹久的桌上放着一个女孩的照片。“算是我女朋友吧。”孙竹久露出笑容,“但没有房子,谁愿意跟我呢?”他说。
当记者问到他是否关注公租房等保障房时,孙竹久说:“天天看新闻,可是这种好事轮不到咱家。”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他和朋友们申请公租房的希望早已破灭。
唐家岭拆迁后,孙竹久和自己的很多朋友,只能从唐家岭搬到新的村庄,而这些新的村庄也被喻为“新唐家岭”。
来自山东日照东港区的申家春也是“新唐家岭”的一员。
2009年,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来北京后,他已经搬过5次家了。
“刚来北京时,在万泉河租了一个二手房东的床位,每人每月200元。80多平米的房子挤了20多个人。”申家春说。三个月后,他和同学搬到南辛庄附近的一个两居室,两张上下铺不够5个人用。于是,申家春和同学利用另外一间卧室打起地铺。“两铺之间用砖头隔开。”申家春回忆说。
两个月后,他和同学又搬到位于北沙滩附近的学生公寓,8人一间;半年后,他又搬到唐家岭永丰屯附近。“唐家岭交通很方便,离西二旗很近,但是租住的房子不见阳光,潮湿阴冷,每月租金450元。”三个月后,唐家岭开始大规模拆迁,他又搬到东半壁店。“这里的房租550元,还是可以承受的。”
对于房价,这个年轻人有些不解:“2003年时,日照房价大概2000元左右一平方米,北京的天通苑也在3000元左右一平方米。几年后,日照的房价跟此前差距不大,而北京市内均价却突破3万,翻了好几倍。”
“这里很好,是古都,又有文化气息,但是我不属于这里。”申家春坦言,如果房价依旧,他三年内会选择回老家。
“上下班高峰期公交特别挤,你不用走,后面的人直接拥着你往前挪,简直是被塞进去的。”从石家庄某商学院毕业的王艳秋,已经在北京打拼了近两年。她每天从小牛坊村坐47路公交,再转两趟地铁才能到上班地点,花在路上的时间近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