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博鳌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成为首个在博鳌举行分论坛的高校
2013-04-09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4月7日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行开幕式的日子。在分论坛中,由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跨文化与公共外交”议题成为一大亮点,这是博鳌论坛历史上首次由中国高校来承办的分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主持了这场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萍,《江泽民传》作者、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英国48家集团副主席麦启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等担任讨论嘉宾,就“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两个活动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给全世界参与国家提供了共同的公共外交大舞台,让各国充分展示本国的文化、形象与实力。

  高校作为中外文化交往、理论对话和价值传播的重要平台,是中外人文交流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之一。目前公共外交在国内尚未成为一门课程。近年来,在校长陈雨露积极推动下,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校级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推动公共外交发展。

  陈雨露表示,每个人都具有公共外交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需要探索出中国公共外交的模式。对此,教育的重要性和大学的作用就是探索出一种模式,把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方法、路径告诉给学生。因为新一代具有文化素养的青年人将是公共外交的主力军,这方面工作现在就得抓紧做。怎么向其他国家的民众说明、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并让人家信服、接受,这个能力的培养要下很大的功夫,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责任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的栋梁人才。

  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一个公共外交的平台,一直承担着传播亚洲文化,让世界倾听亚洲声音的责任。赵启正表示,博鳌亚洲论坛是中国开辟的公共外交舞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要和社会活动家都会来参加。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

  公共外交实际上属于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中国公共外交力求通过文明间的对话,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共同繁荣。高校是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推动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普及公共外交理念和实践上,责无旁贷。陈雨露认为,这场对话展现出大家对公共外交的理解和碰撞。借此机会,人民大学也要表达其作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镇对公共外交的重视。以人民大学高度的学术自信与文化自信,以及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方面的深厚积淀,号召更多高校与民众加大对公共外交领域的关注与投入。(本报海南博鳌4月7日电 记者 肖连兵 胡斌 魏月蘅 王晓樱 牛梦笛)

  相关内容推荐:

 ·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开幕 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 
 ·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青年论坛:教育的使命(全文)  
 · 青年实业家参加博鳌论坛 称拥有梦想是最好的教育 
 · 林宇:教育资源的普及有助实现中国梦 
 · 张靓颖再受邀出席博鳌论坛 率真讨论教育 
 · 博鳌论坛探讨教育使命 
 · 博鳌亚洲论坛:张靓颖谈教育少框架多引导 

 · 博鳌亚洲论坛"成都声音" 张靓颖谈教育少框架多引导 
 · 林宇戴头盔参加博鳌论坛 为穷孩子呼吁教育公平 
 · 放弃微软选公务员为"稳定"?年轻人要大胆追梦 
 · 博鳌论坛聚焦教育使命 微软高管鼓励学生做梦 
 ·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 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

 · 探讨教育使命:好的教育究竟应赋予年轻人什么 
 · 中外校长辩"大学之道":重书本还是重职业教育?
 · 博鳌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共同发展是教育的使命 专栏>>2013博鳌论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人民大学重塑人才岗位体系 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 提拔!顶尖985大学,两名院长任副校长!
· 首个!中国人民大学获批这一领域学位点
· 国字号大学,第一位“90后”教授诞生
· 中国人民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发Science
· 开创先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全面战略合作!
· 张东刚: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 林尚立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 人民大学副校长,调任北京大学!
· 名校“退榜”是改变惰性管理的契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