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四川民族地区受教育人口大幅增加
2002-11-27    记者郑德刚

字体大小:

  人民网成都11月26日电 记者郑德刚报道:“少宰一只羊,送子进学堂;少吃一头猪,多买几本书”——这是记者不久前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中路乡,听一位藏族乡干部说的“口头禅”。该乡中心学校一位内地支教老师告诉记者,这两年中央和省里对四川民族地区的教育给予了巨大支持,使大批少数民族农牧民家庭愿意把孩子送进学校,仅中路乡的适龄孩子入学率就达到98%以上。“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老少边穷的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是巨大的鼓舞”,四川省委副书记刘鹏告诉记者,实施《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内各有关单位已累计支援、投入教育经费6亿元,目前四川民族地区50个县已拥有各类学校6648所,在校中小学生达到85万多人,比两年前增加12%。

  不久前,四川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代表省委所作出的要求,先后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到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的17个县开展民族地区教育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四川民族地区十年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实施2年来的进展。根据调查,经过2年的努力,目前四川民族地区已经基本建立起包括幼儿、基础、职业、成人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民族教育体系,各种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中小学生辍学率较高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平均已达到93%;在民族地区50个县中已有41个县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有37个县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广大少数民族农牧民受教育人口得到大幅度增加。

  据介绍,四川省委、省政府为促进民族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于去年初出台《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筹措30亿元全面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和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该计划实施以来,在全省各地、各部门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教育资金基本得到逐年落实,使民族地区一大批学校得到及时改建和扩建,并新建了大量校舍,目前已有270所中小学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300所中小学建设项目年内即可竣工,515所寄宿制学校得到改扩建,使在校寄宿制学生达到近16万人。在全省各地的对口支援下,各类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被源源不断送往民族地区,目前已累计折合资金达4000多万元。

  在民族地区教育硬件得到巨大改善的同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质量以及教育管理水平也得到长足提高。在成都等地区的支持下,先后有2000多人次内地援教教师走进雪域高原,有1200多名民族地区教师来到内地接受培训,接受各类培训的民族地区教师、校长、教育管理人员累计已达到6200多人次,极大提高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四川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已发展到5万多人。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民族地区各项教育改革开始得到稳步推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始得到广泛采用。目前,民族地区内已有16所中学启动了以电视卫星为重点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大批远在深山峡谷的农牧民孩子开始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受益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楚雄民族教育坚持“三上山”
· 教育部国家民委:发展民族教育要有新突破
· 内蒙古民族教育骏马腾飞
· 宁夏全面贯彻《民族教育条例》
· 南京: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投档
· 教育部组织起草《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条例》
· 我国1800万少数民族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
· 十五规划国家重点民族教育研究课题开题
· 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闭幕
· 我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加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