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首都各界人士为“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教授送行
2002-01-19    本报记者 黄易青 潘国霖

字体大小:

    “倡人民之学道德文章遗泽播后世,秉夫子之志名山事业正派有传人。”

  “人民学者一生奉献田野采风调研社会醒民德业永存世死乎生乎无愧民俗之父,文化大师百岁耕耘学派开新作育英才警座鸿篇传宇内文也诗也允为钟鼎长垂。”

  ……

  18日上午,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厅前,挽联衔雪,鲜花含露,名士如云,哀思似水。北京以及部分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一千多名送行者嗟叹徘徊,近四百份来自国内外的唁电如泣如诉——

  “人民的学者钟敬文先生千古!”

  大厅内,钟先生遗像前,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同志送的花圈。季羡林、张岱年、费孝通、王元化、金开诚等学者以及一些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送的花圈,环绕礼堂四周……

  钟敬文先生躺在鲜花翠柏之中,安详、慈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学术界、文化界人士及钟先生生前友好、晚辈任继愈、周魁峙、黄苗子、郁风……以及来自各高校、研究院所、文化团体的人们,来到他面前,跟他作最后的告别,向他的亲属表示慰问……

  “我还有很多工作没做完。”这位世纪老人、中国民俗学之父、人民的学者,他临终前的这一句话,仿佛随着哀乐低回。他走得很匆忙。就在二十多天前,他还跟他的一位博士生谈了两个多小时的论文;他还有许多学生要带,还有很多著述要完成;几天前,人们还准备庆贺他的百岁寿诞,连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日期都定下来了……可是他匆匆地走了,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遗憾,无限的哀思。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钟先生活到一百岁,是长寿的,可是,他所忧虑的,比他人生的寿命还长。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忧虑民德、民智,他要发掘研究我国的民俗文化,让中国人知道并尊重自己民族的这份丰厚文化遗产,让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让中国民俗学与世界对话。他一生的最后一篇文章就是《民俗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在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们现在搞的这种文化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极其重要的”,“我一再地说,只有最重要的文化的存在,这个民族才是有意义的,在世界上才有她的地位。”人民的学者,到最后想的都是人民的学问……

  最后诀别的时候到了,钟先生的几十名学生向他们的恩师行礼,十多位学生放声痛哭,学子的哭声和家属的哭声汇成一片,让人心碎……钟先生长子钟少华紧紧握着先生的学生万建中的手。万建中说,继承先生的事业,就是对先生的最好的报答,最好的怀念。先生的一百年是中国民俗学诞生发展的一百年,在新的百年里,我们一定会让先生创立的中国民俗学更加发展辉煌!

  钟老,学子们的声音,您听到了吗?

  薪尽火传,钟老您走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著名民俗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钟敬文逝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