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谈中西部高校“差”在哪儿
2010-11-23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周绪红,兰州大学校长

  核心观点

  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六少”:重点高校少、直属高校少、重点学科少、重点实验室少、研究生(论坛) 学位授权点少、招生名额少,由此造成了“两低”:毛入学率低、高考(论坛)录取率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水平在区域竞争中具有根本性意义。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知识发展水平也落后于发达地区。这一差距,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上。

  一是资源配置和布局不合理。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六少”:重点高校少、直属高校少、重点学科少、重点实验室少、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少、招生名额少,由此造成了“两低”:毛入学率低、高考录取率低。

  二是投入远低于发达地区。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主要分配者。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导致经费投入也呈两极分化趋势。

  三是办学条件较差,债务负担较重。1998年以来,在全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西部高校急速扩张,超负荷运行,投入不足,债台高筑,导致整体办学条件较差,生均教学辅助用房、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宿舍面积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极大地影响了西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高层次人才队伍不足。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快,出现了人才大流动,“孔雀东南飞”——由西部高校向东部流动,由普通大学向重点大学流动,进一步加剧了东西部高校的差距。 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必须看到,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是政策、历史、资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现阶段,西部地区最需要优先实施知识发展战略,优先扩大全民获取、吸收、交流知识的能力,这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要缩小这一差距,国家应考虑西部地区的特殊困难,宏观调控,建立均衡机制、协调机制和补偿机制;逐步完善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继续加大投入,使中央政府能够适当分担中西部省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要采取“稳定现有人才,培养急需人才,开发民族人才,引进优秀人才”的方略,建立有利于西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对口支援制度。

  在前不久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四项支持中西部发展高等教育的举措: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大东部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力度等。这些举措切中要害,中西部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贺林平 采访整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严纯华:用父母之心、仁爱之心、回报之心,激励抚育更聪明的下一代!
· 严纯华任兰州大学校长
·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精准支持中西部高校特色发展
· 下一盘大棋 推一组大招 中西部高校这样崛起
· 经费不足、人才流失:求解中西部高教振兴题
· 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孔雀东南飞"对中西部高校不公平
· 教育观察:中西部高校拿什么留住推免生
· 教育部召开部省合建中西部14所高校工作推进会
· 陈宝生:"双一流"建设只能带动中西部高校发展 不会削弱
· 全国政协委员黄德宽: “双一流”建设 不应“落下”中西部地方高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