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学生从心灵出发应慎用外在奖励
2001-11-08    

字体大小:

  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前不久,某课题组在一所小学召开教学研讨会,一位老师做了一节数学展示课。为了激励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频频使用加分等奖励手段,并占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统计本节课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再向全班汇报。课堂上多次出现学生询问“加分吗?”、“加几分?”的现象,人数比例高达33%。这不禁使人回想起“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口头禅。对此,老师们议论纷纷,众说不一。

  上述数学课的外在奖励使用频率之高虽属少见,但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使用外在奖励却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如教师要求全班学生为回答正确的学生集体鼓掌、伸大姆指,夸奖你真棒等。有人认为,这是激发儿童学习动机的一种措施。  

  为了解外在奖励对儿童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有何影响,认知心理学家对学龄前儿童作了一项观察性研究。在第一轮观察中,他们记录了幼儿园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每个孩子在绘画上花的时间。在第二轮观察中,把这些儿童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是预期外在奖励组。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画画,他们将获得一张“好孩子证书”。第二组是未预期外在奖励组,儿童未被告知将得到证书,但在他们画完画之后获得了证书。第三组是无外在奖励组,这一组的儿童画完画之后,没有发给他们证书。两周以后,研究者又一次观察了这群儿童在自由活动中用于画画的时间。结果发现,在没有外在奖励的情景中,预期外在奖励组的儿童花在绘画上的时间显著少于实验前他们所花的时间,也显著少于另外两组儿童花在绘画上的时间。而未预期外在奖励组和无外在奖励组儿童仍对绘画活动表现出稳定的兴趣水平。这一实验结果显示了外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侵蚀作用。说明外在奖励不是激励和强化学生学习行为的法宝。  

  当然,并非所有的外在奖励都会侵蚀内在动机。如果在学生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有了进步和提高时给予奖励,会大大增加学生从事这项活动的内在动机。  

  一位名牌大学女大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道出了这样的心声:“我是任何人,惟独不是我自己。”十几年来,她觉得自己一路奔忙都是为了完成别人的愿望。只要按照父母和老师那样说的去做,自己就会赢得各种各样的荣誉和赞扬,自己已变成没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意识的人。  

  一个学生如果做什么事情总想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赞扬和奖励,靠别人的选择或表扬奖励来主导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得了“表扬依赖症”,那么他也就失去了个性,泯灭了自己的创造性。  

  实践表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外在奖励,而在于如何恰当运用外在奖励。如何将内在动机激发与外在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是我们努力探索的目标。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在完成挑战性任务的基础上,给以适当的表扬。这里所指的挑战性是指学生不熟悉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要求对熟知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等。在学习中学生并不喜欢做容易的事,这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趣。适当难度的任务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内在动机,能给学生发展提供最佳的机会。而当学生经过努力完成任务以后,应根据情况给以表扬或其他方式的奖励。  

  第二,在无预期奖励的情况下,对学生学习中随机闪现的创造性智慧火花,应加以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是什么,充分发挥外在奖励的传递信息的导向功能。  

  第三,慎用善用外在奖励。在教学活动中,不要滥用外在奖励,以免使学生产生预期奖励心理。当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足以保持学习行为时,尽量不用外在奖励。在无预期奖励的前提下,慎用善用外在奖励,给学生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做会收到持久的内在效果。在运用外在奖励时,切记淡化控制学生行为的作用,突出传递信息的导向作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特殊诊疗——走进孩子的心灵
· 聚焦心灵环保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