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2002年我国基础教育新机遇中迎来新发展
2002-01-25    记者 刘华蓉

字体大小:

    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2001年是最值得记取的年份之一,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新世纪初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部署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为“十五”期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境界。

  2002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关键的一年,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决定》、切实保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如何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的各项工作、解决影响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今年基础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刚刚召开的2002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记者获悉,根据教育部对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今年基础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部署已经明确。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指出,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形势,抓住难得的机遇,加快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中突出的矛盾,主要是加快发展与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之间的矛盾,增加基础教育投入与一些地方财力薄弱、减轻农民负担之间的矛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现行课程教材、考试评价制度及陈旧的教育观念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服务愈加迫切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治本之策”:“一个坚持三个明确”抓紧抓实

  落实《决定》提出的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成为今年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所谓“治本之策”,主要是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坚持“一保、二控、三监管”,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根据20个省份上报的情况,截至2001年10月底,已有1177个县(市、区)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上收到县。

  王湛在部署今年基础教育工作时说,把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工作抓紧抓实,就是要努力做到“一个坚持,三个明确”: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一是明确县级政府负有哪些主要责任,建立什么样的机制和措施来切实落实这些责任;二是明确省级政府对财力不足发放教师工资确有困难的县,调整财政体制来增加转移支付的实际措施;三是明确乡(镇)政府继续承担哪些办学的责任,村级组织如何继续发挥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作用。

  王湛要求,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工作要抓紧抓实,要努力建立健全“三保”的机制,保教师工资,保学校正常运转,保学校危房改造和必要的建设与发展。针对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范围将扩大的情况,教育部强调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参与做好税费改革的各项工作,坚持并推动落实国务院《决定》提出的“要把农村税费改革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结合起来”,“确保当地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低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水平”。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监管督查工作,监督《决定》贯彻情况。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必要的目标责任制,建立教师工资发放、中小学危房改造、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等重点工作的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加强依法督查,开展督导工作,重视舆论和群众监督。

  重点工作:保证基础教育事业全面推进

  教育部要求,实现“十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重点工作要全面推进。贯彻落实《决定》,既要集中力量解决紧迫任务,同时必须坚持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地把《决定》提出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首先,要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领域内各类教育的发展。包括义务教育、扫盲、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等都要进一步发展。有关人士强调,义务教育面临着初中入学高峰,初中教育将面临学龄人口激增和扩大普及程度的双重压力。各地应合理规划,提早安排,确保初中学龄人口的入学需求。此外,对当前出现的入园幼儿有所减少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其次,要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要求,推动不同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围绕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对3类不同地区发展目标分类指导的要求,教育部有关部门提出,各地应该加以细化:占全国人口15%左右、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要将打好“普九”攻坚战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要切实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要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扩大和推动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切实做好小学英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和“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等重点工作。

  第四,要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扶持力度。2002年是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关键的一年,教育部要求各地要认真做好工程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今年,将全面启动旨在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的“全国助学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育发展基金,同时继续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的试点工作。

  第五,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2002年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编办、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关键一年。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按照国家规定,尽快完成中小学核编、定编工作,严格编制管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把好教师的“入口关”。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理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和教师管理体制;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调整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校长的任用和管理;在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的基础上,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公平竞争和有序流动相结合的中小学人员流动机制。

  四大热点问题: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影响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热点问题”。王湛提出,重视基础教育“热点”问题,首先要重视控制农村初中辍学,要综合使用依法控辍、教改控辍、助学控辍、督导管理控辍等措施。已通过“两基”验收的县级单位,辍学连续两年高于国家限定指标,经整改仍达不到指标要求的,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撤消其“两基”县(市、区)称号。

  其次,要防止并纠正小学升初中考试入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近年来,少数城市地区出现了以书面考试形式进行小学升初中选拔入学的情况,而且有扩大的趋势。这种情况一旦蔓延开来,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正在推开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都将带来不利影响。教育部进一步重申,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包括公办、民办和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

  第三,制止将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作价出售、转让或拍卖的错误做法。要明确“举办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要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包括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和幼儿园,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在基础教育领域,必须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不存在“民进国退”的问题。将公办学校,特别是将由政府长期建设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出售、拍卖给个人或单位,再实行高收费,或者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会引起社会和群众的强烈不满。对于出售公办学校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已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四,要遏制普通高中“复读生”增加的趋势。近两年来,不但落榜生复读增加,而且一些地方出现了部分考上大学的学生,甚至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不到录取学校报到,而继续回到普通高中复读的现象。大量的“复读生”既挤占了普通高中现有的教育资源,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从2002年开始,公办学校不得招收复读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年度优秀教育新闻奖颁奖
· 西宁将投资1.7亿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 教育论坛:转变观念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
· 教育部:今明两年400所高校将接受评估
·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召开
·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
· 对西部农村孩子免除学杂费海报(图\下载)
· 对西部农村孩子免除学杂费宣传画(图\下载)
· 我国居民去年文化消费一半花在教育上
· 上海加快步伐提升郊区教育底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