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教育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必须保证培养质量
2001-10-08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程耿东

字体大小: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既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也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在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今天,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对国家、社会和青年学生应尽的责任。

  一、把好入学质量关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关是把好人口质量关。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是把好人口质量关的基础。研究生生源反映了学校的吸引力,而影响学校吸引力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学校的综合实力,包括学科结构和水平、导师的影响和知名度、培养环境和条件。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建立一批处于国内外领先的优势学科,聚集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改善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和数量的根本。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很多学校加大硕博连读和优秀硕士生提前攻博的比例,我们在这样做的同时要注意避免近亲繁殖。

  做好招生工作可以扩大研究生生源。研究生的招生工作虽然由研究生院负责管理,但院系和导师的工作往往更为重要。我们要推进招生办法的改革,调整招生政策,特别是博士生录取,在外语、数学等基础课符合标准的前提下,要给院系和导师更大的自主权,以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和数量,确保入学质量关。

  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硕士生的生源比博士生的生源好,其原因除了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外,也是由于博士生的奖学金过低,不能够支持他们承担对家庭可能负有的责任。最近几年,我校已四次提高博士生的奖学金,对硕博连读的研究生,规定从硕士生入学后第4学期开始享受博士生的奖学金。此外,我们鼓励导师从科研成本中给参与科研的博士生以适量的科研补贴。

  二、改进培养过程,突出研究生培养特色

  规范培养过程对保证培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都要服从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确定让研究生掌握哪些理论基础、开设哪些课程。硕士生的课程体系应该按一级学科要求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拓宽培养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打实基础。博士生课程应结合博士生的研究领域和所需知识结构,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来确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鼓励教师开设内容新颖、具有足够的宽广度和前瞻性的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还可以开设一些已经被科技界和工程界广泛使用的软件工具,例如MATLAB,集成电路设计、结构有限元分析和各种数值计算的大型软件。我们应该重视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公司和兄弟院校的专家来开设新的课程,包括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师、教材和先进的教育方法。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些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和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而是取决于现有教师的能力,会什么就教什么,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

  二是要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国内一流强校,培养一流学生,必须有一流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在学术活动中提倡和鼓励研究生提问,形成一种交互式的开放环境,是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萌发和完善创新思想的重要途径。在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可使导师了解、把握学生的科研工作进展,使学生有紧迫感,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并使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能够从不同视角审视自己的科研工作。学术活动的作用是单纯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所不能替代的。我校从1996年起就规定各学科点都应把开展学术交流讨论活动作为一项制度;博士生在学期间要参加40次学术活动;导师不论多忙,都应参加学术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导师应安排博士生参加大型、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据最近调查,有75.6%的学科或课题组把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讨论会和学术活动作为一种制度,75%的导师、70.6%的博士生能经常参加。

  三是要高度重视选题。在我们看来,研究生选题质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培养结构。调整培养结构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学位点的设置、院系管理模式和学位管理的组织体系之间的关系处理、导师的研究方向的不断更新,对调整学科结构有重大影响的资金投入政策,等等。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只有培养的结构符合当代科技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及遵守科学本身发展规律,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培养质量才是高的。就一个具体课题而言,高水平的选题是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是导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确定论文课题,特别是博士生的课题并不容易。一个好的选题也许要占到整个成果的30%或者更多一点,因为,首先选择的课题要为学生留有相当的创造空间;其次,课题应该或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者具有工程和开发应用的价值;第三,课题要在规定的时间、给定的研究条件下可以完成。在满足这三个条件下,导师还要把获得创新成果的机会留给学生。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条件下,选题的困难也许更多,因为导师必须把新生招生、经费和课题或多或少同步解决。往往是构思好了课题没有经费,有了经费招不到优秀的学生,招收进来新生后又没有课题。

  保证选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加强开题报告的管理,特别是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应该由一个教授小组来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

  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特别要加强学风建设,克服浮躁情绪。要建设一流强校,培养一流学生,必须有一流的学风。就我校的研究生而言,学风总体上是好的,多数人勤奋有加,潜心钻研,有的还经常通宵达旦搞科研。但也确实有少数人松松垮垮,不思进取,个别学生甚至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宣扬正气,抵制小良字风。提局研究生培养质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抓好拔尖、优秀人才的培养。拔尖、优秀人才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培育。所以,我们应该一手抓培育,一手抓选拔。

  三、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导师是关键。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特别注意:

  一是导师要端正观念,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导师不仅在业务上,而且要在思想上关心研究生,要为人师表。本科生接触的老师多,但接触每个老师的时间比较短,研究生和他的导师则是有非常频繁而深入的接触,导师的行为、思维方式、道德规范都会影响到研究生。导师学风不正就会误人子弟。导师要防止把研究生单纯当成劳动力,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科研工作条件。我校通过"211"工程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已经改善了研究工作的条件,但和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相比,除个别专业和研究方向外,在条件上还有很大差距。学校、院系和导师都要以积极的态度改善研究生的工作条件。我们学校的很多课题组为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研究生的工作效率高,有创见的工作多,课题组承担重要课题的能力提高,形成良性发展。对于这样的研究群体,学校也比较容易作决策予以必要的投入。

  二是导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博士生是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前提的,因此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遴选导师,特别是遴选博导的主要标准。每一个导师不一定每年都能争取到新的课题,但每个导师每年都应该有新的选题的构思。很难想象如果导师自己做的不是前沿工作,甚至导师本身都不知道这个学科的前沿在哪里,怎么可能把学生带到前沿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导师水平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三是要注意指导方法。导师的指导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一个导师指导不同的学生也可能需要不同的方式,但是,总的说来,要引导研究生把本科生以听课、考试为主要学习环节转变为把思想集中到独立思考、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研究思维模式上来。衡量博士论文的重要标准是创造性,要鼓励同学们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形成标新立异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跳出导师的方向;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比较正规地发表他们的研究工作成果进展;对于研究生的工作和成果要不断地提出新指标、新目标。阅读和修改研究主的学位论文是导师指导作用的又一重要方面。通过不断地修改论文,培养学生不轻易放弃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矛盾和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刻意创新和追求完美的治学态度。

  "导师"广义的概念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双导师",还可以是一个指导小组。要鼓励和提倡跨学科培养研究生,对跨学科培养研究生要从入学考试到培养过程的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等环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学生在综合的学科氛围中得到多学科养料的滋润,到了社会上就会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更强的竞争力。

  要严格导师资格审查和强化招生资格审核。我们要求新博导参加上岗培训,听取老博导介绍指导博士生的经验和做法,了解关于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等方面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博士生培养体系的建设,我校决定在各博士点试行设置学科点负责人(点长),作为学位评定委员会在二级学科点上的一个工作层次。点长应为本学科领域中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在学术骨干中威信较高,有丰富指导博士生经验的资深博士生导师,应该和院系领导、学位委员会及学科内的博士生导师一起把好新生入学质量关,学位论文研究、写作和答辩关;培育、选拔和推荐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四、深化管理机制

  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在扩大研究生规模的同时,又要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这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既要有普遍要求,又要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既要严格、规范,又要科学、可行,做到管而不死,严而不死。首先要明确研究生院和各院、系各自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各司其职,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越来越大,研究生院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调研,制定规章、制度及政策,实施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作为学校,要引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高质量研究生,特别是高质量博士生培养所需的条件,包括师资、实验设备、办公和生活条件、研究经费等条件,都远高于本科生培养所需的条件。虽然我们高校本着对社会和学生负责的态度,已经作出井将作出最大的努力,争取在扩大研究生规模的同时保证培养质量,但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扩大规模和保证质量毕竟是有矛盾的,研究生的规模如何和可能得到的投入更加协调地同步增长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议题。

  【本文是作者在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部分内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研究生培养目标有待明确
·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 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估办法
· 研究生严进宽出 学位论文水分越来越大
· 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模式选择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