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中国高校少年班呈现“报考热”与“低龄化”
2012-02-27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在许多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高校少年班的学生意味着与神童、天才、高智商等词汇划等号。26日,2012年西安交大少年班招生考试如期而至,考生低龄化与逐年递增的报考人数成为焦点。

  据了解,参加此次招生考试共有来自中国22个省份的1730余名早慧少年,较2011年增加近500人,其中,年龄最小者仅11岁,最终将录取130人左右。

  中国大陆的高校少年班始于1978年,并随之掀起一股热潮,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共有13所高校开办少年班,通过对智力超常少年的选拔、特殊的课程安排及独特的教育方式达到培养高科技人才的目的。但经过20余年的实践,目前只剩下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所高校的少年班仍继续招生。

  由于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长期以来有关少年班“天才摇篮”与“揠苗助长”的争论从未停息,少年班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及先进的培养模式而获推崇,同时也因早慧少年们背负与其年龄所不符的压力而屡遭诟病。

  据西安交大招生办主任郑庆华介绍,该校自1985年开设“少年班”以来,至今已陆续招收学生900余人,毕业生逾700名,其中两人获得美国总统奖、两人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85%以上的毕业生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考生呈逐年递增趋势,2010年报考人数987名、2011年1260名、2012年猛增至1730余名。

  他表示,体能与非智力因素测试为选拔新增环节,体能测试分为实心球、立定跳远和中长跑;非智力因素测试则采用上机测试形式进行。体能测试不能达标者,即遭淘汰。他直指社会流行的“高考指挥棒”,“我们孜孜以求的,是一流的学生,而非一流的考生。”

  记者进入综合面试现场看到,一个小时内,考生需围绕《个性化自我简介》、《人文素养》、《独立创作》及《合作创作》等题目一一作答,随后由理工科、人文社科与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按标准进行评判。

  来自河北邯郸的“眼镜少年”杜谦今年未满15岁,平日里喜爱动漫、电脑游戏及喜剧电影的他直言,期望通过少年班这条“捷径”免去中考、高考及研究生考试的繁琐,从而为自己及父母减压。

  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第一所开设少年班的高校,从1978年至今的30余年来,中科大总计招收1350余人,平均每年45人左右。近几年来,由于报考人数的增加,少年班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扩招。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方海韵称,中国教育的传统,注重模仿与重复,而对于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培养则相对较为薄弱,少年班所进行的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早慧少年作为数量少而客观存在的群体,对大部分青少年的求学之路所提供的参考价值较为有限,或许循序渐进地培养教育模式对广义上的学生群体更为适合。(张一辰 冽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儿童触网低龄化明显,孩子越大因手机游戏和父母吵得越凶
· 编程技能培训走向"低龄化" "从娃娃抓起"机遇OR噱头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暴力型趋势明显
· 辽宁:最近五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