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国学讲师语出惊人 “跳槽变节说”遭学生质疑
2009-12-16    四川新闻网

字体大小:

  昨日(16日,同下)的金沙讲坛上,国学讲师“参与竞争是个人修为不够”“跳槽就是不忠”等说法遭到大学生们质疑

  “中国人当重忠义,跳槽就是没有气节的表现”

  “现在社会讲个人奋斗,讲有车有房,这是和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来的价值观相悖的”

  “争名次、争奖学金没有必要”

  “参与竞争是个人修为不够”……

  昨日下午,金沙讲坛“五讲一送进校园”活动首站选在了成都大学,由长衫先生、国学讲师、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李里带来一堂“国学精粹”讲座。但大学生们对其儒家经学的诠释并不太买账,纷纷中途离场,提问环节更直接与其PK,质问“不竞争,我们到哪儿找工作去?”

  教授的理想讲课

  “中国人当重忠义,跳槽就是不忠”

  一袭长衫、两袖倜傥,昨日下午,以国学闻名的李里走上了“金沙讲坛”设在成都大学的讲台。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里,李里阐述了作为“国学之魂”的儒家经学。他认为“儒”由一个人和他的需要组成,是“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讲座中,李里不乏惊人之语。“现在的社会讲个人奋斗,讲有车有房,这是和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来的价值观相悖的。”李里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李里在台上再次念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不少学生悄悄从报告厅后门溜走了。

  “中国人当重忠义,跳槽就是没有气节的表现,是不忠!”李里在讲座中谈到,光绪皇帝的一个老臣子,在清朝覆灭后仍为光绪守了几十年的灵,拒出家门一步。“现在的年轻人,一份工作干不了几年就计划着跳槽,哪儿还有气节可言?”此话一出,台下的大学生一片哗然。

  学生的残酷问题

  “不竞争,我们到哪儿找工作去”

  “李先生让我们不与人竞争、低调为人处事,但请问在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下,我们到哪儿去找自己的饭碗?”“不争名次、不争奖学金,以后找工作拿什么去找?”一到讲座后的提问时间,大学生们的问题咄咄逼人。“我们也想像古人那样做个谦谦君子,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不努力不竞争,到哪儿去找自己的位置?”

  对于李里关于“跳槽是变节”的说法,成都大学2007级的一名学生直接向教授放炮:“在我看来,那个臣子就是愚忠,如果一个人能越跳(槽)越好,那就是有本事的表现。”一些学生在台下议论纷纷:“这教授讲课,分明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对学生们的质疑,李里这样解释:“君臣如父子,难道父亲病了,儿子就不要他了?”最后李里也表示,工作首先是要把温饱问题解决了,再来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他向学生们推荐“中庸之道”———“有智慧地寻找道路,定位自我,审时度势才是儒家的最高学问。”

  举办方的回应

  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是好事

  “金沙讲坛”自今年3月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打造成都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沙龙。对于昨日的热闹场面,讲坛负责人表示,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是好事,也是这一公益讲坛的初衷。“大学生们更敢言、更活泼,能和专家们进行更广泛的交流,我们鼓励这样的充分交流。”(记者 吴凤)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爱心国学班:让传统文化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 取国学之精神以治今世
· “变了味”的国学为何大行其道?
· 国学与考试该如何“相处”
· 北京试点国学课 台湾教材难合大陆学生胃口
· 更多国学课程走进中国小学课堂
· 武汉下岗女工办免费社区"国学班" 开销已超20万
· 国学在海内外同升温 专家认为国学贵在精神
· 退休老教师编“下里巴人”国学新著 中学生都能懂
·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探求新国学之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