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湖南高校牵手地方科技创新 应用型项目占七成
2008-01-23  中国教育报  李伦娥

字体大小:

湖南高校牵手地方科技创新

科研课题应用型项目占七成 “十五”期间技术转让1.35亿元

  “与高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现在我们就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了。”湖南省益阳市委书记蒋作斌,握着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的手说。刚刚过去的2007年,湖南高校纷纷与地市和企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与岳阳市,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益阳市,湘潭大学与湘潭市,湖南农业大学与株洲市等。

  与企业建立合作的高校就更多了。1月17日,湖南省召开全省高校负责人会议,教育厅长张放平通报了全省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情况,包括中南大学利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高性能C/C航空制动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与中航二集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将在长沙联合打造“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中国航空起落架研发与制造基地”;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与长丰集团、华菱管线、中烟湖南公司等全省重点企业建立的广泛合作关系等。

  “这还仅仅是部分,实际上,光在湖南,我们就与娄底、益阳、邵阳、湘阴等地签署了合作协议。”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栾永玉告诉记者,至于外省就更多了,有苏州、常州、淄博等数十个地市,一汽、福田、五菱等近百家企业。

  高校为什么主动走出校门,主动向地市和企业伸出橄榄枝?“高校是科技创新当之无愧的主力军。”这是湖南省副省长郭开朗在许多场合表述的观点。他曾经扳着手指头算账:“十五”期间,湖南国家级科技奖励56%在高校,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6%在高校,2007年度全省获得的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完成者全部集中在高校!来自省教育厅的数字是:“十五”期间,湖南全省高校的进校科技经费达到50.91亿元,成果获专利授权达649项,实现技术转让1.35亿元。

  教育为富民强省服务,途径之一是推动成果转化。去年11月23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专门出席中南大学与企业签署的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签字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张春贤说,2006年召开的全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富民强省的目标,提出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如何强省?除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引领大学生科技创新形成区域创新优势、发挥大学引领文化的作用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

  事实上,此前湖南高校已有一大批科技成果成功实现转化,如湖南师大刘筠院士的湘云鲫(鲤),已在全国28个省市推广养殖,“十五”累计新增产值超过38亿元;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的油菜新品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6000多万亩,并占湖南油菜种植面积的50%以上,获经济效益20多亿元;湘潭大学罗和安教授研发的“乙酰甲胺磷新工艺”在湖南、湖北等多家企业成功应用,新增产值9.18亿元;以中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为依托创建的“湖南山河”,仅用3年就将注册资金从200万元扩增至2400万元,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成功上市。

  “2008年,全省高校科技工作者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己任。”张放平说,2007年全省共投入1000万元,重点支持与本省推进新型工作化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在项目安排中应用型项目占70%,其中82项重点项目中能直接服务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项目达到65项,另外还设置了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培育资金。2008年,此项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在许多高校已先后制定为地方经济服务发展措施的基础上,将设置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和“校企合作专项计划”,引导高校围绕“富民强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据悉,湖南省政府也将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大学提高研发能力和加快成果转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9高校赴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交流
· 湘粤9所高校赴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交流人事工作
· 湖南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打破“终身制”
· 湖南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 2020年约40个学科进全球前1%
· 湖南高校引进“办案能手”抓纪检
· 湖南高校共建图书馆资源
· 湖南高校招生收费检查 严禁专升本收费及"被捐款"
· 湖南新增2所一本高校: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