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院所结合”独树一帜
2002-11-04    特约撰稿 韦鸿

字体大小:

  在国际研究生教育界有一种共识: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处于什么层次,它的研究生教育也处于什么层次,因为科研项目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给研究生提供充足而且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而依托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优势和资源,中科院研究生院独树一帜的“院所结合”培养模式,研究生们得以参与许多高尖端科研项目的实践。

  “龙芯一号”的研发队伍中科院在读研究生占了一半

  今年9月底,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在京宣布,由该所研制的中国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通用CPU“龙芯一号”投产成功,这表明我国已初步掌握了当代通用CPU的关键设计技术,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

  在“龙芯一号”年轻的研发队伍中,中科院在读研究生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而且,“他们每个人都承担了重要工作,既是科研的主力军,也在科研中得到锻炼”,这是“龙芯一号”项目的主持者之一唐志敏教授对这些研究生工作的评价。作为“龙芯一号”项目的领衔人物之一,唐志敏本人就是中国科学院培养的博士,现在他既是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员,又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的副院长。

  2000级硕博连读生张福新看上去还像个本科生,但却承担了“龙芯一号”操作系统开发的任务。他说:“在国内的研究生院中,能接触到这样大的科研项目的学生很少,我们很幸运。”

  话虽简单,却道出了中科院研究生培养的一大优势。那就是,中科院作为国家最高的学术机构,不仅具备最先进科研条件,而且承担了很多国家大型研究项目。研究生参与这样的项目,并从中寻找课题进行研究,写出来的论文水平非常高。

  为充分利用中科院各研究所的优势和资源,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了院所结合的形式,具体来说就是“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这种独树一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既给研究生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两段式”学习中强化科研实践能力

  中科院研究生的学习是“两段式”。第一阶段,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都集中在研究生院本部或研究生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因为师资队伍也是院所结合,所以,师资力量非常强大,现在,研究生院直接为研究生授课的教授就有1195人,其中院士132人。授课教师多数来自各个研究所,而且都活跃在科研第一线。他们不仅为学生打牢基础知识,同时也向学生介绍科技前沿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龙芯一号”的另一位领军人物胡伟武教授回忆起在研究生院学习的第一年,对这一点印象很深。他1991年进入研究生院学习,1996年获博士学位。“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中有不少来自研究所,做具体项目的人讲课和大学老师不一样,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耳目一新。”

  胡伟武教授的学生张福新的感受是,“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讲课都比较实,对学生有启发”。

  这个阶段里,研究生院还着重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素质以及外语、计算机、数学三方面的能力。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认为,这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他解释说,外语好,可以快速阅读文献资料,及时跟踪国际前沿;计算机是各个学科开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科学创新需要有比较强的抽象思维和归纳能力,而数学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科研项目中培养创新能力

  第二阶段,研究生回到所里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唐志敏认为,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可以从实践中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在所里学习和做研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研究所和大学不一样,很多导师在一个课题组里工作,需要互相合作,导师之间的合作会影响到学生。

  现在中科院高能所工作的丰伟悦,其博士论文曾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她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最大感受就是,这里有非常好的科研氛围,不仅科研项目多,实践机会多,而且鼓励研究生创新,放手让研究生自己去闯,去自主开发。“在这样的环境下,优秀的人都能冒出来。”

  唐志敏的博士生周旭说,当初报考中科院,主要是被其良好的科研环境、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踏实的科研态度吸引来的。周旭认为,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主要应该靠“科研”来带,没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如果说教育是为科学研究提供人力支持,那么科技发展则为教育提供动力和条件。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给研究生提供充足而且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拓展研究生视野

  丰伟悦认为,“院所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有很大帮助。中科院各研究所与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密切联系和频繁交流,各种学术研讨、学术会议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熟悉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从而开拓思路。此外,导师们由于工作需要,和国外交流很多,有很多的出国机会,因此,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不是什么稀罕事。丰伟悦读书时就曾两次出国,“参加几次国际会议以后,眼界一下子宽了,思路也开阔了。”

  院所结合的培养模式保证了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根据1999年到200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结果统计,中科院研究生院各培养单位共有66篇论文获奖,其中2002年为18篇,占总数的18.5%,而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却不足全国博士生总量的10%。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变“因人设课”为“以课聘人”
· 内地著名高等学府将为西藏培养硕士
· 资源整合带来新气象
· 8所高校定向为西藏培养硕士研究生
· 中科院拆除人才进出壁垒
· 我国首届“多媒体与虚拟现实”专业硕士毕业
· 培养研究生,不能搞“大跃进”
· 岂能为了“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而起诉
· 91岁老奶奶冒寒读研究生课程
· 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探究高教发展规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