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不要再拿天才事例来评价大众教育
2002-09-23    胡永球

字体大小:

  9月中旬,武汉媒体消息,武汉大学录取了3名青少年作家。他们的高考分数远不够武大录取线,但因为写出有影响的作品,被破格录取。这件事再次引起不少议论,归结起来无非说录取他们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及作家考试得低分说明当今教育和考试制度不合理等。

  类似议论这几年听得多了,最突出的是中学生韩寒(小说《三重门》的作者)。他好像没有参加高考,参加也不可能上线。后来复旦大学表示可以录取他作为旁听生,他不去,还写文章把大学奚落了一番,把现行教育制度批判了一阵子。为他叫好的不乏其人,几乎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达到著书立说的作家水平,是大学文科的高标准,有许多文科的教授讲师也达不到。可是已经写了书的作家高考分数却不如许多作文都写不好的同学,因此连进大学的资格都没有,用这个强烈的反差来否定现行教育考试制度,似乎极具说服力,往往弄得教育家们没有招架之力,只好附和称要改革等等。

  其实,多年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已走入了误区——根本就不能拿少年作家的事例来评判大众教育的成败。少年作家、发明家,是人群中天赋特别高的小群体,据统计,超智儿童占儿童总数约2%-3%,他们的理解力、记忆力、接受能力很强,学习效率是一般人的许多倍。这种人具备基本学习条件后,某些方面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常人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成果。然而,社会教育制度包括考试制度,主要不是、也不可能是为这些极少数人设置的,而是面向占总人口95%以上的多数人。超常儿童能够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跳跃式学知识,一般人则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训练。用少年天才的成功之路否定教育制度,就如同用小鱼天生会游泳,从而否定人类的游泳训练一样不可取。

  举天才少年例子否定大众教育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却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是使大众教育改革无所适从。近年来批评应试教育歌颂素质教育的报道、经验不少,但是难以推广,不为人们接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列举的成功事例,往往是个别出类拔萃的学生。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相反人们都知道,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知识增长成正比,所谓一分辛苦一分收获。这方面有所增加,那方面必有所减少。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自身成长规律,确定各种知识、各门功课在教育实践中应占的时间和精力的最佳比例。用少数天才学生的成长和成就衡量大众教育制度的优劣,不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估,而不科学的评估必然对教育改革形成误导。

  二是使超常儿童教育陷入混乱。天才少年在学习中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但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也需要接受教育引导。引导得法,他们能发挥优势,成才的速度会快一些,比例会大一些;引导失当,他们也可能成为一无所成的常人。天才少年与人才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超常幼儿是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必须有一套特珠办法,这在许多国家和民族都做过探索。可是我国不同,由于长期以来批判天才论,否定人的智商差别,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后一些大学办少年班,至今仍存在争议,有的大学因为种种原因又取消了。而中小学按接受能力分班也一直吵闹不休。

  不要再用少数天才少年的事例说大众教育的事儿了。天才少年及其家长也不要用自己的成功来否定大众教育制度。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社会进步归根到底要靠全民素质的提高。学校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必须也只能着眼于95%以上学生提高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估教育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浙江为高教质量全面“评分”
·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
· 俄高等教育展及中俄高校研讨会在沪开幕
· 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建议改革高校招生录取办法
· 金开诚委员:高校扩招 宽进不能宽出
· 教育资源共享 清华北大人大学子同堂听讲
· 北京高校出台改革措施确保研究生教学质量
· 做好2002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
· 教育部首放部分专业设置权
· 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