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梦”与“美国梦”互鉴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  2013-03-21  字体:  

  相比于“美国梦”的个人奋斗,“中国梦”更像是一个国家的集体梦想。

  近段时间,不仅中国人在热议“中国梦”,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在讨论“中国梦”。比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撰文谈“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福布斯》杂志网站登载海伦·王的文章说“每个中国人都有各自的中国梦”,《大西洋》月刊网站刊出埃伦·李撰写的《雕刻“中国梦”》。

  一些哈佛大学研究中国的教授也加入到了这一讨论中。比如,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柯伟林教授就说,21世纪的中国梦植根于20世纪的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中国长期追求的梦想包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之梦、庞大中产阶层的企业家之梦和世界一流的教育梦。可见“中国梦”在美国的影响非同一般。

  笔者发现,美国媒体和人士在讨论“中国梦”时,会不时地与“美国梦”进行比较。有一些媒体认为“中国梦”与“美国梦”是不同的梦想,内涵与外延都不同,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甚至认为“中国梦”与“美国梦”已经成为一组对抗性的概念。但笔者认为,“中国梦”与“美国梦”本质上都含有“美好生活源于辛勤劳动”这一意涵,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15日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因此,我们应该秉持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梦”与“美国梦”。

  奥巴马这样一位被肯尼亚的父亲所生、被单身母亲拉扯大、靠在社区服务起家的黑人,能够通过奋斗当选并连任美国总统,这就是对“美国梦”的诠释。并且奥巴马不时地把“美国梦”传达给美国民众,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危机后的困难时刻。比如,奥巴马在2011年的国情咨文演说中重提“美国梦”来激励美国人:“我们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但我们都坚持一个共同的信念:在这个国家里,只要你努力尝试,你就有可能成功;我们可能来自不同的背景,但我们抱有同一个梦想:在这个国家里,任何想法都可能成为现实,无论你是谁,也无论你来自何方。”尽管“美国梦”有时也受到批评,如过于追逐财富和金钱;但“美国梦”包含着值得珍视的精神,如勤奋、平等、自由等,这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为改变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而奋斗。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