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不良视频成灾 平台岂能无责?
2018-05-16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云南昭通一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后面载着6名小学生……这段视频日前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据悉,当事人已被警方依法实施批评教育,当地学校也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与其说这是一起交通安全事件,不如说是一起传播事件。如果不从源头上堵住不良信息传播的出口,那么追求猎奇、刺激、荒诞的网络信息,还会此起彼伏,让执法者防不胜防,让缺乏价值判断能力的未成年人误入歧途。

  人人都知道超载机动车有悖于交通安全,而载有不良信息的短视频之所以获得传播,在于其挑战了交通安全常识。在缺乏约束的网络平台上,未成年少女怀孕、用自残画面博眼球、传播血腥和色情内容的“邪典视频”等屡禁不止。在这些事件中,未成年人既有可能成为不良信息的“主角”,更是接收不良信息的主要群体,其负面效应显而易见。

  传播者和一些转发者通过这样的视频,获得某种异化的愉悦感。他们试图在一个虚构空间里,发泄破坏秩序的情绪。殊不知,在现实与网络紧密相依的当下,没有绝对虚构的网络,也没有不被网络影响的现实。

  大量不良网络信息被持续性地生产和传播,成为网络空间的“毒瘤”,不仅在于传播者的自我愉悦,还在于网络给予他们的正向激励。一个网络平台,不论其传播机制怎么样,点击量都是最重要的正向激励。在直播经济的推动下,点击量既满足了信息发布者的传播满足感,也能换成真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提供正向刺激。如果不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只感受到正向刺激,而没有接受相应制裁,为打破秩序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样的视频恐怕很难得到有效遏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的责任与义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然而,在一些互联网从业者的观念里,依然盛行一种“技术无罪论”。从前几年的网络播放器软件,到现在各种各样依赖于机器推荐技术生存的手机软件,无不认为平台提供的只是一种技术,而生产与传播不良信息的“罪魁祸首”是用户。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已经达到1.77亿人。大量未成年人较早地“触网”,对互联网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播学领域有一句频频被引用的名言,那就是“信息即权力”。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公司,他们因为掌握了信息传播渠道,而获得了重要的社会权力。当代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生族群。一方面,他们理解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三观”成熟的过程更容易受网络影响。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是什么样,未来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大致就是什么样。

  当下,机器推荐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机制,一个不知名的普通人也可能一夜之间成为“网红”,这对青少年的诱惑是极大的。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对“成功”的定义,互联网更有义务引导年轻人履行担当和社会责任。也许有一天,当人工智能可以精准识别不良信息,互联网公司或许才可以真正标榜技术“无罪”。在此之前,社会更需要的是负责任而珍惜传播权力的互联网平台,让少年儿童在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中成长。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云教学平台应用效果展示研讨会召开
· 常熟理工学院:好的内容比平台重要
· 西安交大:只要你想,就有平台支持你做
· 吉林省图书馆:云联盟拓展服务空间
· 方正国际推出手机漫画平台
· 北京师范大学薛虹:平台本质是个生态系统
· 多款学习类APP惊现黄段子,律师:平台或涉传播淫秽物品罪
· 人才是学校和学科发展的基础
· 收费短信平台“绑架”家校互动?
· 北航研究生信息系统纳入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