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因地制宜均衡城乡教育
2015-11-18  中国日报  

字体大小:

  张伟

  在四川丘陵地区的一些农业大县,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农村学校不少成了“空壳”,但县城里的教室却挤得满满当当。农村教师、优质生源外流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加快推进这类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必须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教育优先要在统筹上下功夫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承担统筹领导和管理职能,建立以县为主、部门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县政府要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的安排上优先保证教育,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在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上优先倾斜教育。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控辍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教育均衡发展各项规划;财政部门负责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将教育经费按规定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足额预算,及时拨付,确保学校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人社部门负责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供政策支持;宣传、公安、文化等部门立足本职,密切配合,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教育发展。

  资源配置要在科学上花力气

  社会学认为,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配置和效能发挥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追逐着社会资本,并促进教育的发展。

  政府通过培育、提升、协调和控制社会资本,弥补教育发展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不足。资中县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这个教育资源,通过“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成为了全省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县。

  政府作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有责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县域范围内,坚持全县教育发展“一盘棋”,以前瞻性的眼光统筹规划县域内各类教育的比例、结构、布局和规模,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资中县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注意规模效益的原则,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农村初中向乡镇驻地集中,小学及幼儿园向社区中心村集中。城区中小学校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新建居民小区同步建设,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区域均衡要在补短板上动脑筋

  教育均衡首先表现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均衡化,包括校舍设施、教育装备等硬件配置。农业大县教育规模庞大,历史欠账多,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教育事业整体、协调、高效发展的关键。

  资中县挖掘资金的边际效益,在安排生均公用经费时,对有住校学生和规模较小的学校给予了适当倾斜;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把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采取有效举措对优质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针对普遍存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缺编等问题,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探索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要推进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整合县域内教师资源,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要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的津贴制度,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加大农村教师生活补贴、职务评聘、评优的倾斜力度,逐步实现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作者系四川省递进班第五期学员、中共资中县县委书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山东省部分地方城乡教育资源失衡
· 教育部副部长: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得到有效缩小
· 合肥市试点城乡中小学校结对“捆绑”管理模式
· 农村孩子大批进城就学城乡教育失衡难题待解
· 上海市启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七项举措
· 云南省景洪市实现了城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图)
· 义乌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强弱校共同发展
· 陕西:让“互联网+”“撬动”城乡教育的未来
· 信息化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
· “高考扶贫”计划能否填平城乡教育鸿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