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金岳霖的教育理念:人文科学和理工科学并重
2011-07-25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演讲人:刘培育 时间:7月14日 地址:中国社科院

  开场白

  名家大家,被人们称之为“真正的人”,是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且德高望重的人。他们贯通中西、融汇今古,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人学界,以才学立身和报国。

  从今天起,本刊将推出“讲述大家的故事”系列,分别请刘培育讲“金岳霖的教育理念”、马宝珠讲“何兹全的大家境界”、傅光明讲“老舍之死”和邸永君讲“王钟翰——见贤思齐应未迟”等内容,以飨读者,并请指教。

  1987年,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个颇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金岳霖先生》的文章,在知识界引起了反响,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金岳霖热。据说,这篇文章还收入了中学课本。在这篇文章中,汪曾祺说,他和王浩是好朋友,“相当熟”,王浩是国际知名学者,而他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接着,汪曾祺发表了一番议论,他说:“一个人一生中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我赞同汪曾祺的观点。大家都知道,当代著名逻辑学家沈有鼎、王宪钧、胡世华、周礼全、徐孝通,著名哲学家周辅成、任华、冯契,著名计算机专家唐稚松,台湾著名学者殷海光等等,都曾师从金岳霖先生。

  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关注培养了如此众多重量级学人的导师——金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金先生1925年回国后即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后在中国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整整30周年。在这期间,他开过逻辑、哲学多门课程,指导过多名研究生。他创办清华哲学系,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清华评议会成员、新北大哲学系主任等职。如果从他1920年在美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讲授中文算起,到1967年在中国科学院哲学所指导的最后一名研究生毕业,他从事高等教育的时间就更长了。金先生对教育问题也做过专门的研究,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到美国的现代教育制度,再到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他都有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分析和批判,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教育的内在目的是造就人格的发展

  “鼓励青年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使他们能够明确地说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并确信自己无愧于天地。”

  金先生认为教育的内在目的,“就是要造就学生性格上的某种发展,个性发展的某种完成。”人都有独立的性格,即本性和人格。这种本性和人格有正面的、文雅的、高尚的,也有负面的、野性的、不怎么高尚的。教育的内在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修养本性,从而使受到滋养的本性变得有教养和有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消除野性,使人变得坚定”,“在冲突的人生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养成某种操节,以便自我控制其他方面。”也就是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好人生价值和信仰问题,“鼓励青年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使他们能够明确地说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并确信自己无愧于天地”,“因为正是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在推动着他们的生活。”

  金先生在美国读了7年书,从大学本科到博士毕业,他对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了解的。他批评美国“把教育当做一种营业”,家长的金钱、学生的光阴是成本,学生所得的知识、学校所发的文凭是利息。美国教育的目的,“不在陶冶性情,造成高深的学问和尊严的人格,而在给青年人一种能力”,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这种教育培养不出人才。在金先生的心目中,一个有完美人格的人,应该是优雅的绅士。他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就赞扬过英国的“绅士教育”。他援引T.H.格林的话,绅士教育使“所有的诚实公民都将确认他们自己,并且被相互确认为绅士。”对此金先生曾不无惋惜地说:“这样的理想在今天是太经常地被置于脑后了。”

  金先生对“绅士教育”的赞扬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而他提出教育的内在目的是造就学生完善的人格,是上个世纪40年代,可见他一直在坚守着这个教育理念。一个有健全、完美人格的人,他必定是爱国的,是愿意并且尽其全力为自己的国家效劳的;一个有健全、完美人格的人,才有可能继承和弘扬人类的优秀文化,推动人类走向更高的文明。

  熟悉金先生的人都知道,金先生本人就是一位绅士派的教育家和学者。他具有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鲜明的是非观念,炽热的爱国情怀,处处彰显出强烈的人格魅力;就是他的外表也是一股绅士派头。他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学生们。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张遂五先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40年毕业于清华研究院,师从金先生。他说,在旧中国时代,金先生是既教书又育人,而且“首先是在品德和人格方面给学生以感染。”他举例说,在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金先生一向关心政治,但不同流俗,对反动势力傲然不夺其志,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金先生的高风亮节增强了他在生活中抵制恶势力侵袭的勇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周礼全先生也是金先生的研究生。在金先生诞生100周年时,他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真实的故事:1949年,他的感情生活中掀起了大风波,一到黄昏时分,就有一种强烈的自杀冲动,像一个在炎热的沙漠中干渴了几天的行路人,看见路旁的一泓清泉想去饱喝几口一样。那段时间,金先生几次来看他,开导他。经过金先生的谈话,使他获得了两点认识。⑴恋爱是一个过程,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果来衡量。⑵恋爱是恋爱者的精神和感情的升华。恋爱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恋爱者的精神和感情的创造物。因此,只要恋爱者的精神感情是高尚的,纯洁的,他(她)的恋爱就是幸福的。周礼全说,这可以称作是过程的、美学的恋爱观,帮助他慢慢地从痛苦的深渊中挣扎出来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真正的哲学家——感悟金岳霖
· 金岳霖的为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