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聚焦两会 > 两会教育:代表委员声音
熊思东代表: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引领未来
2018-03-09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总结这5年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以为这无疑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成就最辉煌、变化最明显的一个时期。我曾在复旦大学工作20多年,到苏州大学工作以后,特别是担任校长之后,这种感受特别明显。

  大学的发展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办学思想,不仅成为高等学校师生的共识,也已内化为大学校长们的行动指南。“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一要让党和政府满意,高校的办学行为要主动对接党和国家的要求,这是最根本的;二要让大学里的师生满意,要让老师和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要让师生背后的家庭和社会满意,大学已经不是象牙塔,必须通过社会贡献来寻求办学资源。这里我想特别强调要让校友满意,大学的办学者要让校友们为母校感到骄傲。

  二是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得到了落实。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扩大规模上,几乎每一所大学的校园面积、师生数量、学科专业数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这5年发生了一个实质性的扭转,越来越强调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也成为大学校长最为关心的话题。

  三是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得到了加强。过去只是外交战线提国际、国内两个战场,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重视国际、国内两个战场也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的大学发展,一定是面向全球寻求办学资源,谈合作也一定是同时考虑国际合作和国内合作。

  逐步找到大学发展的特色之路。如果说任何大学的发展都必须适应本国国情的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我们最大的国情。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5年中国大学越发确定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明确了全员育人的实现方式。中国大学办学模式既面向未来又服务当下,比如有些高校确定了“双一流”建设目标,有些高校确定向应用型转变。可以说,这5年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这5年,中国高校的贡献力突飞猛进,产生了一批原创性、创新性的成果,比如:“新四大发明”、天眼、量子科学、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都有高校作为支撑。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上,中国大学过去很难进入前100名,现在已有不俗的表现。并且,现在很多地方舍得投入引进或者新建一所大学,这在过去是想不到也看不到的。这也说明现在大学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

  高等教育引领未来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这5年,中国高等教育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5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为未来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加坚定了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发展步伐,让中国教育引领全球教育的发展愿景指日可待。

  这5年,也是苏州大学发展最快最好的5年。相信苏州大学的老师、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历史会记住这5年的浓墨重彩。5年来,在国家和江苏省、苏州市的支持下,经过师生们的不懈努力、共同奋斗,苏州大学已经成长为社会认可的研究型大学。苏州大学5年的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其中的秘诀,是探索出了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的、可讲述可复制可推广的办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成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吸金”国家
· 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圆满落幕
· 关于参加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的通知
· 四年后中国将建成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 中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5000门 走上在线教育精品建设之路
· 中国去年出国留学人数首破60万
· 中国幼儿教师数量不足 “二孩”时代幼师培养需加速
· 探访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 如何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科技部有这些举措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吸金额”超过美国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