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新闻
关注“幼小衔接”:公办园大班生源因何流失?
2014-04-2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编者按】近几年,经过各方努力,各地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园的“小学化”倾向得到了较好地规范和纠正。但是,社会上许多民办早教机构举办的“学前班”,却打着“幼小衔接”的幌子,继续对幼儿提前教授小学文化知识,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重灾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设“关注幼小衔接”系列报道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和一线幼教工作者,对“学前班”中的小学化现象进行剖析,对如何科学地进行幼小衔接进行建言,欢迎广大读者参与和关注。 

“关注幼小衔接”系列报道之一 

为啥要在夏天采撷秋天果实

——调查走访幼儿园大班生源流失现象

 

焦海洋 绘

  前几天,家住辽宁省大连市的徐女士费尽心思,将还在某公办幼儿园大班就读的孩子退了学,转到了一家私立学前培训机构,目的就是能让孩子提前多学一点小学文化课。和徐女士一起为孩子退学转园的,还有好几个家长。 

  每年3月和8月前后,许多公办园都会出现这样一阵“转园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些退园的孩子又去了哪里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部分民办早教机构提前上文化课 

  在一家当地很有声誉的公办园,记者看到,大班的孩子人数已经很少了,幼儿园不得不将原来的3个大班合并为1个,中班也有个别孩子退园。徐女士告诉记者:“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把孩子转到了民办培训机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多学点,现在(公办园)大班基本不教什么。” 

  与公办园的大班冷冷清清相比,不少民办园和培训机构则热闹了许多。在一所民办园里,记者看到一个“学前班”(关于这些班的称谓五花八门,有的叫“学前训练营”,也有的叫“学前辅导班”,等等)里坐满了孩子,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拼音。记者在该园的招生广告上看到,该园开设的课程有十几门,除了舞蹈、钢琴、轮滑等特长类课程外,还有英语、古诗文识字阅读等文化课程。“孩子毕业时可达4000字识字量。现在接受9月份学前班报名,报晚了就满了。”该园负责人对记者说。 

  而在一家由某公办机构举办的幼儿园里,当记者以为孩子报名为由进行咨询时,园长告诉记者人已经满了,进不来了,当问及是否会教授小学课程时,园长一边说教育局不允许,一边又说:“我们只能偷偷上一些。”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将孩子转到民办园或者校外培训机构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外,还有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了诸如少年宫、青少年宫等机构去学习一些器乐、书画等课程。 

  大连是全国率先提出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地区,对幼儿园“小学化”已经严控多年。2010年年初,大连市教育局正式出台文件提出“六不准”要求,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坚决予以遏制:不准搬用小学教材;不准教拼音、汉字书写、奥数、珠脑心算等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学前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兴趣特长班。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实施警告机制,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应该说,措施力度空前,效果显著,公办幼儿园使用小学教材和不规范的教辅用书以及进行拼音、写字、奥数、珠脑心算教学等现象基本杜绝。 

  “作为公办园,我们坚决支持教育局的规定,因为这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大连一所公办幼儿园园长表示。记者也从大连市教育局了解到,包括民办园在内的绝大多数幼儿园都能很好地执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没有出现提前违规讲授小学课程的现象,但是部分民办园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则抓住家长的心理,开设小学化的课程吸引孩子就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幼小衔接班"成香饽饽 孩子的暑假这个班上不上?
· 读“幼小衔接”培训班风气愈演愈烈 魔力何在?
· 幼小衔接:家长犯难,园长有招
· 做好情商教育助力幼小衔接 要做好三个过渡
· 校长观点:种好各自的“责任田”
· 园长论坛:小学低年级不妨向幼儿园学习
· 学前教育观察:幼小衔接并非超前学习小学知识
· 做好“幼小衔接” 入学前不宜让孩子“抢跑”
· 北京首家幼小衔接班开班 重点培养孩子适应能力
· 北京幼儿园叫停幼小衔接课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