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90后离职率居高不下思考:企业须采用人性化管理
2012-10-04    中国广播网 孙莹

字体大小: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90后”职场新人离职率高达30%,甩手理由是,我不感兴趣,所以我不干了。对此他们的父母、企业的老板做何评价?这些评价对年轻人有什么影响呢?

  一些企业目前采取多招一倍新人的方式以防止“90后”员工不报到,或者试用期就离职,很多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往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而新丁离职的理由,多半是感觉工作累、枯燥、没有兴趣、与同事特别是上司“不对付”。面对他们准备跳槽,或者一时冲动的离开,大多数家长给予了理解和宽容,理由是“反正家里不需要你养,只要你工作开心就好。”这样的态度对吗?《爱心导航》心理专家潘锐指出,支持孩子正确的选择是对的,但这样的表达是错的。

  潘锐:当家长说,孩子,我们家不缺钱,不需要你养,这无形中就会剥夺孩子应当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和他独立成长的一份能力,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父母不在了,怎么办?孩子当他心理没有拿回这份力量的时候,面对社会上一些压力、困境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就会造成离职、跳槽、甚至轻生、犯罪的现象出现了,家长对孩子语言的用词非常非常重要。

  有分析认为,90后自我意识非常强,自我认知比较明确,他们追求工作的弹性、灵活,希望得到尊重,这些对于创新、创业都有积极的一面,但消极的一面也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潘锐: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忽略了一个根本性教育,那就是他的德行和责任感的教育,完全从孩子的个人兴趣,所谓的素质教育,对孩子过分的所谓的尊重,这会造成孩子一份很“自我”的心理,这是在未来的社会中,包括孩子未来的成长中,对他承担社会责任,应尽的社会义务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工作没有错,这不光是90后新丁的愿望,是所有人的梦想,但是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确实是这些新人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挑战,该做什么调整呢?

  面对新人的不断加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必然要做部分改变,更人性化的管理最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于自己喜爱的工作,热爱的集体,90后的新人表现得更为投入,不怕吃苦。以往的“说教”显然不能打动他们的心,充分调动新人的积极性就要多听他们的想法和思路,这有利于企业向创新刑发展,也有利于年轻人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提升,逐渐将自己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发展理念相融。《爱心导航》心理专家潘锐建议企业负责人,每个员工的成长才能带来企业的成长。

  潘锐:我们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营利,企业的另一个使命是代社会、代国家培养人才,所以一些有远见的,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的这些企业家,都会把员工自身的心灵成长放在第一位,德行成长放在第一位,社会责任感放在第一位,而不仅仅是这个员工能给我带来多少利益,给我挣多少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首份90后大学生财商报告发布 四成大学生炒过股
· 就业现状调查发布:自主创业成90后就业主渠道
· 报告详解中国代际群体特征:90后乐观 80后保守
· 90后北大才女刘媛媛: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
· 90后全面进军职场 新生代劳力需社会接纳和引导
· “90后”对话“77级” 改变世界的力量
· 网友热议真实"90后":"飞扬的青春其实很美"
· 90后大学生诠释对励志理解:不再都是残贫苦
· 上海中学生调查:家庭幸福是最大财富
· “90后”社团的进化法则:可有可无?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