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发展研究
关注农中小学布局调整:服务百姓是布局调整灵魂
2011-08-22    刘永和

字体大小:

  服务百姓是布局调整的灵魂

  ■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

  近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一所山区学校初中部的撤留事件,一个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再次提到人们面前。

  调查:浙江省缙云县一所山区初中的撤留之辩

  能否在百姓利益和教育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方式,从而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呢?从南京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来看,教育布局调整应遵循4个“有利于”,而统一这4个“有利于”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科学发展观。

  一是有利于学生和家长。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办教育与办企业不一样。人口密集的城市需要教育,而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群居住地也需要教育。哪里有孩子,哪里就要有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身体弱、认知水平低,需要国家关怀;学生行路安全、经济负担、亲情联系等需要国家考虑,而且,关注孩子就要关注孩子的家庭。南京市把方便孩子和家长作为布局调整的前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让布局调整充分地考虑百姓的负担和孩子就学的方便,考虑到学校、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是有利于资源配置。班级授课制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而班级授课制要求集中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高效益。校舍的建设、设施的建设、仪器的配置、图书的使用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教育资源的配置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否则,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闲置和浪费。南京市把资源合理配置作为布局调整的重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方便学生、方便家长的基础上,尽可能规模办学,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有利于质量提升。布局调整有利于学生就学,有利于资源配置,这些都是必要的,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也只是形式和手段,提升办学质量才是布局调整的目的所在,而决定办学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配备和调整。因此,南京市把教师队伍配置作为布局调整的关键,充分考虑教师队伍的均衡配置,努力实现教师队伍“正态分布”。

  四是有利于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是布局调整的重点。而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则是优质均衡发展,因此,南京市把优质均衡作为布局调整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条件、教师队伍、教育质量的逐步均衡。特别是大规模小班化教育的实验和推广,新班额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升了一批薄弱、偏远学校,大大促进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南京市的布局调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矛盾和不同观点,但是,南京市教育布局的调整,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几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各种赛事捷报频传、拔尖人才层出不穷,这与南京市卓有成效的教育布局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小学校连着大民生
· 中小学布局调整:建立乡村教学点撤并审批制度
· 关注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学校要做到以人为本
· 关注中小学布局调整:过度集中办学不利学校管理
· 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定规模的村小应保留
· 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布局调整要尊重民意
· 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把群众满意放第一位
· 山西:两年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 合理配置资源
·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再审视再出发
· 山区学生上学难 “麻雀学校”不能一合了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