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警惕教育改革的异化
2002-07-03    

字体大小:

  目前,各地中小学校正紧锣密鼓地筹措着新一学年的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是为了发展,旗帜鲜明、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可眼下一些中小学校的教育改革举措,颇让人心忧。这其中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改革形式化。迫于上级行政部门的压力,一些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不过是匆匆上马,煞有介事地忙碌一番。但究其实质,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教育教学体系、资源配置等仍是老一套。这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校里。

  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许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大锅饭”式的安逸,“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平均主义理念根深蒂固,加上某些教师业务能力“底气”不足或缺乏改革创新的信念,因而视改革为“洪水猛兽”,纷纷抵制。

  另外,某些学校领导也同样缺乏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总想着“少一事,了一事,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于是,改革便成了应付任务。行动时,“雷声大,雨点小”。等过去了仍是风平浪静,一潭死水。甚至有人还窃喜:“风景,这边独好。”

  二、改革功利化。出于宣扬某些领导政绩的需要,一些中小学校急忙扯起改革的虎皮大旗,甚至还忙不迭地展示貌似“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的改革,实际上不过是奇招怪术,但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中招摇过市,甚是了得。这种改革往往还煞费苦心,动真格儿的。什么多劳多得、优教优酬,样样改革,样样创新。一时间,确实也让某些领导风风光光,获得了暂时的虚名。

  可问题就出在某些领导图名谋利的虚荣上。工作作风不踏实,致使改革缺乏后劲,缺乏连续性的实施与支持。不久,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了从前。蓦然回首,一切都没有改变。简而言之,改革变成了“作秀”。

  三、改革庸俗化。改革需要科学的方法、策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机制、条件,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许多中小学校,尤其是一些初次面对改革的学校,缺乏对改革及自身现实的深刻洞察与理性思考。这或表现为将改革视为神圣的法宝;或表现为将改革视为一般的变化。

  前者表现为风风火火地将别人的改革方略拿来就用,全盘照搬。梦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结果却是矛盾百出,问题丛生,不但自己学校的发展失去了个性、失去了创新,连正常运转也难以为继。后者表现为不借鉴,不学习,自有一套,其实却是管理体制上的低级重复。教师不能人尽其才,物资不能发挥最大效益。这样,改革就成了一桌难以下咽的“夹生饭”。

  四、改革自由化。改革需要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需要上级的统一领导和部署,更需要全校教职工的一致拥护。然而,总有一些中小学校领导我行我素,以个人的意志做决定。于是,改革变异为某些领导专断独权、控制教师的工具。倘若有人质疑,他定然会理直气壮地答:“校长负责制,说了不算,怎么负责。”目前,这种观念可算是大有市场。

  仔细思来,这大概与某些使人权欲膨胀的腐败环境有关。(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学校领导应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权。)难怪有些沦为阶下囚的腐败分子总是抱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惜的是没有永远笑傲江湖的“东方不败”。

  上述种种异化了的教育改革,对广大教师和学生,乃至对全国教育改革大业都是一场灾难,一种犯罪。眼下正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务必要保持警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潍坊盲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开学了,南京街头还见徘徊少年……
· 小学生投票选“学生校长”
· 上海基础教育发展高级咨询会紧扣教育创新
· 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
· 滑着滑梯上下课
·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鉴定
· 考试倒数与“诺贝尔奖”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
· 孩子难教,一个还将继续的话题
· 新型家长会:今夜没有暴风雪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