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芬兰高中:上百门课任选
2002-01-07    卢枫 任新军

字体大小:

    你能相信吗?一所普通高中能开出上百门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

  芬兰赫尔辛基市罗苏高中目前所开设的课程就多达200多门。这一现象,与芬兰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目标直接相关。

  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教材体系,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于1994年1月5日颁布了《芬兰高中教育课程框架大纲》。《大纲》的第二部分明确规定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

  根据上述教育目标,大纲规定了相应的高中课程框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大类:母语与文学(包括芬兰语、瑞典语和萨米语);两门外语:可以是母语以外的其他任何语言;数学;环境和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与人类价值观和信仰相关课程:包括宗教、伦理和哲学;心理学;历史和其他社会学;美学:包括音乐和美术及其他视图艺术;体育和健康教育等。

  芬兰各高中学校根据大纲要求,对课程进行了灵活的设置,安排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内容。例如罗苏高中就对课程进行了细化,如语文被分为阅读、文法、文学和写作等,外语按语种及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级别课程,数学分为几何、代数、三角、微积分等等,加上学校的自设课程,共开设了200多门课。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随意选择,修满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即可从学校毕业。

  大部分的芬兰高中学校要求学生最低须修完75门课程,其中必修课45门,选修课30门,多选不限。学校没有留级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一考来决定,如所选某一课程没有按计划通过考试,可以在下个学段或间隔几个学段后重新选修,直到考试合格为止。新的评价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的表现也都计入学分等等;而且考试的形式也随之变得较为多样化,如开卷考试、写论文考试、做实验考试等等。

  在开设课程方面,一般只要有8~10名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学校就要开设。罗苏高中就曾为满足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要求,专门聘请大学教师来校授课。

  此外,学校还鼓励一些成绩突出或有特长的学生,根据学校与大学间的协议,选修大学课程或利用大学的教学、实验设备进行研究工作,其学习结果计入高中学分,大学日后予以承认。

  目前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不再统一审查教材,所有教材都由国有、私有的出版社自行组织编写出版,不同出版社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激烈的竞争中和听取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得以不断改进。各高中学校的教材主要由任课教师从3~4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选择一种,报校长批准即可用于课堂教学。此外有些学校还编写自己的教材和教材辅导材料。近年来,为与国际教育接轨,芬兰高中还采用了一些英文原版教材和外文原著进行教学。

  为进一步适应21世纪知识和信息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于2001年开始再次对《芬兰高中教育课程框架大纲》进行修订,《新大纲》计划今年出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广州将投20多亿建24所示范高中
· 江西:贷款42亿打造“优质高中建设工程”
· 天津高中悄悄招收外地生源
· “示范牌”逼出高中办学新气象
· 2001亮点:高中教育,规模质量齐头并进
· 芬兰高中:宽松的有效管理
· 今秋实施新课程 北京高中不再分文理
· 四川提出11条建议 用开放的思维办高中
· 新疆鼓励社会力量办普通高中
· 山东济南市区所有初中毕业生可上高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