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别让心理健康课成“拿学分课”
2011-09-16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性和恋爱心理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可以有两种开课方式: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或者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公众对此问题的关注不断升温,教育部此次的要求也可谓与时俱进。不过,笔者想提醒一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会让大学生受益良多,但如果实施的效果不好,就有可能陷入“拿学分”的泥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来实施的。说实话,现在的大学生公共必修课还真不少,如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大学英语、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但是,越是公共必修课,往往越得不到重视。《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过“公共必修课”在大学里遭遇的一些尴尬:在不少同学眼里,公共必修课根本没法和专业课、选修课比,为了挣学分,大学生争抢“厚道”老师;而平时“选择性逃课”时,这类课一般都是首选。

  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设置的学科,开设之前,有必要未雨绸缪,尽可能避免可能存在种种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和分班制度。在许多高校,“公共必修课”大多是以大班教学为主,比如,从上个学期开始,四川大学就已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列为必修课,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心理学研究者格桑泽仁说,四川大学这么大规模的学校,心理老师的缺口还有近10人。心理健康课小班化教学效果会更好,但由于师资缺口严重,现在该校的心理必修课还只能以300人左右的大班化教学形式展开。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现象更普遍。(《中国教育报》9月4日)

  二是教学内容与形式。尽管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课程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但是,由于受大班教学和学科地位等条件限制的原因,落实到实际中很难实施,往往大多数情况只能是教师一对多地机械式授课,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

  三是考核制度。许多公共课程最终的考核就是闭卷考试,这就造成学期末划重点背书的情况,学生的最终目的不过是通过考试、拿个学分而已。闭卷考试的弊端是考试模式僵化死板,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较多,在期末复习时苦不堪言,更不招学生“待见”。

  因此,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依托高校许多现实的条件,如果现实基础条件不牢,则会远离预期目标。(若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等纳入高校教学必修内容
· 教育部要求将性心理纳入高校教学必修内容
· 大学生短期支教:填补“性教育”空白可做重点
· 从幼儿园到高中,性教育"缺"一路?谁"责无旁贷"?
· 性教育“羞答答”? 小学生教育无须谈性色变
· 专家:性教育,不是讲性知识,而是爱的教育
· 性教育 老师大方讲,学生才不往坏的方面想
· 中小学“性教育”内容零散 学生缺乏正确性知识
· 中国小学性教育缺教材 女教师被家长斥讲下流事
· 性教育应尊重神秘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