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一位“90后”大学生的母亲节 他感动了河北
2011-05-09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闫希来正在给母亲喂午饭。中新网发 陈林 摄

  8日,雨后的石家庄稍显寒冷。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土木工程系大二学生闫希来从食堂买来了母亲爱吃的猪肉大葱馄饨,喂给瘫痪在床的母亲。

  “下雨天有些冷,买了我妈爱吃的馄饨,吃着也暖和。”看着热气腾腾的馄饨,21岁的闫希来从饭盆里舀出后用嘴吹了吹,尝过不烫后才喂到母亲的嘴里。等全部喂完后,自己盆里的馄饨已变成凉凉的“片汤儿”。

  闫希来说,2003年,母亲在干农活时突发脑血栓。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病情稳定后并没有继续治疗,留下了后遗症,已瘫痪在床多年且神志有些不清。后来父亲又得了食道癌,看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还是未能挽救回生命。从那时起,母亲就成了他唯一的亲人。

  推荐阅读高校部分教材出现“专著化”倾向 或成鸡肋? 
  推荐阅读学历不被承认 南科大学生表示进校前已做好准备

  “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这是父母对闫希来教育的口头禅。父母都没有读完小学,吃过没文化的苦,所以从记事起他们就要求他好好学习。中考他考上了衡水市景县中学,需要到县城去读高中。 

  “父亲活着时是我的精神支柱,他走了母亲就是我唯一的依靠。不论走到哪儿,都不能把她丢下。”那年,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过起了“背”着母亲上学的生活。2009年考入石家庄铁道学院后,又把母亲从老家县城“背”到了石家庄。好心的校领导从学校招待所腾出一间房作为母子宿舍,让他们在大学安了“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高中到大学,从景县到石家庄,闫希来“背”母亲上学已有5年光阴,高三时他荣膺“2008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五个春秋充满了酸甜苦辣。说起高二发生的一件事情,闫希来一直感到内疚。由于高中上课时间紧,他通常放学后才回家照顾母亲。一天回家后发现母亲摔在地上呻吟,当时他就有一种揪心的痛,觉得母亲跟着自己受委屈了,更害怕母亲的病情加重。“上大学好多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妈妈。回家后看到她笑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闫妈妈因患脑血栓,语言神经中枢受到压迫,一般只能靠用手势和一些长短不同的音调来表达想法。记者看到,闫希来连续几次没有猜对母亲的意思后,闫妈妈便有些着急并开始发脾气,闫希来却笑着继续猜。他说母亲情绪好时会笑会唱歌,情绪不好时会发呆或发脾气,“如果猜中妈妈的想法她会开心的!”

  闫希来在学校打扫教室勤工俭学有200元收入,加上低保和老家土地承包费等,家里每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这点钱或许还不够有钱的同学买一件名牌衣服,对闫希来来说却是他和母亲一个月的生活费。当记者询问是否觉得生活艰苦时,他乐观地说:“这还艰苦?比高中好多了。”

  说到大学毕业后的打算,他说一定要考研,那样会让母亲过得更好一点。

  说起母亲节的祝福,闫希来希望妈妈的病情稳定,他说只要妈妈和我在一起,天天都是母亲节。

  同学王超说,闫希来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勤工俭学,而且从未迟到早退。由于他乐于助人,学习刻苦,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交往。班主任鹿岩称赞闫希来对母亲的孝心感染了很多同学,用“孝道和担当”为新时期90后的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陈林)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小学生如何过母亲节:造机器人帮妈妈炒菜
· 四川宜宾县开展“孝道”德育主题活动
· 首届中华母亲节五月举办 孟母被定为形象代表
· 全职妈妈演绎“孟母三迁”折射怎样的社会心态
· 铁道大学建设实训基地 校园内铺上真正铁路
· 石家庄铁道学院诚聘博士研究生
· 石家庄铁道学院: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