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贪污犯免费读 MBA公平吗
2002-12-10    

字体大小:

  主持人的话近日,重庆大学特招了一名特殊学员——易兴权攻读该校的高级管理人才进修班的MBA函授课程,人称“万州第一贪”的他因犯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校方减免了他攻读该课程的全部学费约9000元。校方解释说,易犯罪服刑后个人财产已全部被没收、封存,无力支付全额学费,学校愿意承担起这部分社会责任。

  重庆大学给予易兴权免费读书的“特权”是一种作秀吗?这种“特权”对其他人来说是否公平?

  权利的实现必须排序

  陆震上海社科院社会学副研究员

  如果说学校减免易兴权的全部学费纯属个人出资奉献爱心的举动,那是无需议论的。但如果说动用的是学校的财产,也就是公有资产,那就有了问题。因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上,如果不能做到人人都能享有某种权利,那么这种权利的实现就必须有个排序的概念。

  首先,这种排序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既然认为无力支付学费的易兴权有接受该课程教育的权利,那么同样付不起学费又有意向报读该课程的还有很多人。要学校承担所有这些人的学费是不现实的,于是学校可以进行选择,也就是排序。这需要经过讨论制订一个取得认可的程序,然后选取能享受这个待遇的人。仅仅凭学校领导者的意志让某个个人来享受是不正确的。

  第二,这种排序应在公共道德伦理上有价值取向,明确鼓励什么、不鼓励什么。在不可能给每个相关的人解决读书费用问题的前提下,首先考虑一个对社会犯罪且尚在服刑期间的人,就鼓励善良、限制贪欲来说,显然是不甚妥当的。

  因此,易兴权所获得的这个“特权”,我认为从社会资源的配置上和社会效益的制造上来说,都是说不过去的。学校此举的意图值得质疑。(晨报记者常煜华)

  培养缺“德”人才吗

  唐海东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培养的人才应该与国与民有用,所以首先要有“德”,无“德”的“才”不是才。将一个已犯有贪污、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者吸纳为培养对象,且为其免去高额学费,这实在与高校培养有用人才的宗旨有背,该不当取。

  以前只听说高校为那些对国家有功者如国际比赛的金牌得主提供免试入学机会,可从来没听说过还有为罪犯提供免费读书的,重庆大学这真是一出“怪招”,建议去大世界申请吉尼斯记录。

  来猜猜后果吧

  祝烨29岁公司行政职员

  重庆大学这一举动,说是“义举”也好,“做秀”也罢,事实上是为一个人搞了特殊。那么接下去会怎么样呢?

  也许所有跟易兴权同样处境的人都会提出免费上这门课程的要

  求——同样是经济犯罪分子,同样缴不起学费,为什么你有我没有?也许想报读这门课程的许多贫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申请免除学费的权利——既然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愿意“承担这部分社会责任”,当然也应该承担我的学费啦!

  也许有些人从这件事情里得到一个信号:人必须有名气,不管好名恶名,才能受到优待,于是做些坏事进了监狱,然后要求社会为他提供“权利”,也借此成就一些单位的炒作行为……

  所以,有理由为这种具有重大做秀嫌疑的搞特殊担忧!(常煜华)

  炒作的经典案例

  庄茹28岁职员

  我认为学校这样做纯粹是一种商业的炒作行为。学校的经济来源是学费,学生读书学校收钱再正常不过。那么,易兴权为什么可以免去学费呢?仅仅因为他是一个没有经济能力的犯人?想读书但付不起学费的犯人有很多,不是犯人的普通人读不起书的也大有人在,学校不是慈善机构,减免学费自然有所取舍,在这样情况下突出选择免去易兴权学费的行为只能用做秀和炒作来解释。

  现在人人都知道要扬名就请明星来做广告,天文数字的广告费学校出不起,区区一点学费学校还是免得起的,这就是常见炒作手法的“变身版”,学校就这样借了易兴权的知名度和减免学费的争议事件大大地做了一把广告,这样一个成功炒作的例子说不定下次就能出现在学校的MBA课程的案例分析里。

  在这样的做秀时代,对想扬名立万的学校来说,普通人没有易兴权这样大的轰动效应,当然不会给出同样的“优待”,有什么公平可以谈呢?(晨报记者周思立)

  难道比孩子更重要

  朱家耀

  我认为这是一种完全没有意义的炒作行为。易兴权是一名罪犯,他在监狱方面同意之后参加一些教育培训这本来就无关大局,谈不上什么新闻。

  再说学校方面,它愿意给那个学生减免学费?减掉多少?这本来就是学校的一种行政行为,媒体根本用不着沸沸扬扬地进行炒作。我认为有关方面之所以如此操作,关键词是因为易是一名特大贪污犯。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所学校给一名罪犯减免学费有多大的错。可是我们又不得不在这里给这所学校的决策者提个醒,贵校所在的西部地区还有许多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滞留于校门外,难道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成材的问题还比不上一个对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的无期犯人重要吗?

  我们不说大道理,摸摸自己的良心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个“秀”做得好

   陈奇

  我不否认是“做秀”,但我感到这个“秀”做得新,做得符合情理。首先,它抛弃了对犯人的旧的观念。犯罪分子“罪该万死,永世不得翻身”是一种毫无情理的观念,它不符合理性和人性。应该看到,犯罪分子也有学习权,也有改造好以后的生存权,我们不能剥夺。其次,我们应该看到,犯罪分子学到的知识,无论是在监狱,还是今后在社会,都是为国家服务的。第三,易兴权是犯罪分子,但从经济上看确实是一个“贫困阶层”,所以,学校以对待“贫困学生”的方法给予他免费学习,体现的不仅仅是人道主义。同时,也是一种观念的突破。所以,我认为这个“秀”做得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MBA是怎样炼出来的
· 风雨中的中国MBA教育(上)
· 美专家给MBA泼冷水
· 综述:美国对培养MBA提出诚信要求
· 香港中文大学EMBA课程再度排名亚洲第一
· 本土EMBA热抢生源
· 理性选择取代名校情结 顶尖高校MBA降温
· 三十所高校获准实施EMBA专业学位教育
· 中国民航学院等三方联手:AMBA首次招生
· 武汉大学聚世界知名教授办EMBA学位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