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地方高校学生收费应否因“地”而异
2002-10-08    谢念

字体大小:

  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开始打破“省内招生省内就业”的办学模式,外省生源在增加。然而,地方高等教育多由地方财政支撑,如何在保证校园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又能体现当地纳税人的权益,就成了地方高校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

  四处申诉之后,今年进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读书的非贵州省籍学生,在和校方的争议中赢得胜利,维护了自身权益。

  9月27日,贵州商专正式向贵州省教育厅打出报告,承诺:纠正、清退该校未向本省学生收取,而只是向今年从湖北、广西、福建等几个省区招收的学生收取的“教育补偿费”,并冲抵其下一年的学费。

  在此之前,曾有多位外省学生以发票或收据为凭向记者反映,由于收取“教育补偿费”,使得商专省内外学生的学费差异,每学年高的达1300余元,低的也有七八百元。

  为此,本学期开学以来,外省学生一直四处申诉,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据外省学生们称,其立场得到了本省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贵州商专的“妥协”,从表面上看,使此事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然而,由此触及的深层问题,即地方大学办学过程中如何既保证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又能兼顾省内外学生、学校乃至当地纳税人权益,引起了人们从不同立场和角度的思考。“这是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我个人以为,我们的做法合情合理,只是暂时还找不到明确的政策和法律依据,而这,正是需要呼吁‘填空’的。”贵州商专一位负责人私下对记者说。

  商专校长吴为民解释,针对省外学生收取“教育补偿费”,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贵州商专是地方财政支撑的地方性大专院校,对于本省学生,省财政每人每学年有2600元左右的补贴,而对外省学生没有,这笔钱学校无力负担;其二,根据贵州省有关部门1998年出台的规定,省内专科学校平均每人每学年的收费标准是1600元,比周边各省大约3000元左右的收费要低得多。

  吴算了一笔账,商专每学年人均教育成本达7000多元,加之所收学费的30%还要用于学生的奖、勤、学、贷等开支,因而即使收取了“教育补偿费”,省外学生所缴费用也只占其教育成本的35%左右。“收费标准定得那么低,不富裕的财政一时又难以给予更大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怎么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贵州,外省生该怎么收费确为“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与贵州商专一样,贵州省现有高等院校皆是地方性大学,恢复高考后的近20年时间里,受计划体制的约束,基本上是关门办学、省内招生省内就业,堪称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座特殊“孤岛”。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体制松动,外省学生方才陆续进入贵州高校课堂。

  尽管至今仍有“外省生占用了贵州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的说法,但此间教育界“主流民意”认为,贵州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源自文化的封闭,而“孤岛效应”又关闭了高校这扇不同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客观上强化了地域文化的封闭性。而文化背景各异、生源质量较高的外省学生的进入,对活跃贵州校园文化、改善学风及提高办学质量,乃至对地方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意义都不可低估。

  吴为民说:“招收外省生犹如一把‘双刃剑’。如果短视一点,图省事,我们完全可以不招,但这无疑不利于学校上档次。”

  他指出,贵州1998年出台的高校收费标准,是依据本省在全国偏低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确定的,显然并未考虑到此后一些社会经济相对较发达省份的学生入学的因素,而等到外省生大量进入后,国家又冻结了高校收费的上浮,令贵州的高校处于尴尬境地。

  不仅吴,许多贵州高校教师均建议,应该通过政策的制定,一方面强化国家对高校收费的宏观调控职能,另一方面给予高校更大的收费自主权,允许收费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浮动,让学校把能收的钱收起来,从而加强向贫困生的“转移支付能力”以及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位教师表示,按理,现在学生与学校间是双向选择,对自己不满意的学校,学生可以不选择。商专在“入学通知书”中即告知了收取外省生“教育补偿费”的事项,其到学校报到已经说明接受了这一“约定”。事实上,即便加收了“教育补偿费”,外省生的学费仍比其所在地区高校收费要低,这是其乐于到贵州读书的动因之一。

  记者检索到的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其州立、吃州“财政饭”的地方大学,一般都在规定国际生、州外生必须达到一定比例的同时,对本州学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既保证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又体现当地纳税人的权益。

  此间一位教育学者认为,地方大学省内外学生的收费差异问题,急需有关部门超越个案,制订一个明确的标准,兼顾到地方、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利益。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六所高校接收留学生资格被亮“黄牌”
· 谁来维护“弱势高校”的权益
· 北京58所高校缴个税近亿元 增幅达66%
· 高校收费:公平与效率辨析
· 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出
· 青海高校加大学科实验室投资经费
· 西部大学城已入驻高校达11所总投资超过40亿元
· 全国人才交流活跃 高校毕业生激活人才市场
· 检察官进驻高校防腐败 广州5年查处153人
· 北大清华北航人大……高校自办就业洽谈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