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经济学家向学术腐败发起攻击
2002-03-21    记者 原春琳 潘圆

字体大小:

  近日,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术刊物的专业编辑围坐一堂,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向本行业不规范的学术行为发起“攻击”。

  一稿多投是学术界常见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谢平对此深恶痛绝。他以美国的经济学家为例,如果他们一稿多投,会极大损伤自己的名誉,甚至连工作都难找。谢平主管一本名为《金融研究》的杂志,曾经想发表这样一个声明:如果发现一稿多投,就不再刊用此人的文章。“可我们不敢登,如果学者告我们违法怎么办?”谢平说。

  学术杂志过于看重名人文章,不管文章好坏。天则经济研究所张曙光认为,学术性杂志应该是匿名评审,而不管是谁的文章。张曙光认为:“非歧视性原则非常重要。”同样来自天则经济研究所的邓正来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要紧的不是身份、名衔,而是质量,只要写得好,在校的学生同样可以发表文章。”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江春泽研究员曾经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人直接找到她,索要未发表的文章,以此作为评职称的跳板。她还听说一些编辑和作者之间有交易,甚至有的教授的论文都不是自己写的。

  不规范还有另外一个体现。《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何帆博士认为,就传统而言,中国学术期刊是专家与编辑各走各的系列,一流经济学家不去编杂志,编辑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比较少。“我们外行怎能审内行?就算编辑懂,又怎么可能行行都通?”何帆博士说。

  “学术界如果不建立规范,很可能被别人规范。”天则经济研究所盛洪博士很严肃地说。比如,现在大众传媒对学术腐败问题的曝光力度相当大,已成为对学术腐败问题的一种外来的规范力量。

  邓正来认为,学术规范化的问题早在10年前就提出了,但是一直没有更深入地将讨论进行下去。解决学术规范问题的前提,一是建立学术传统,二是建立学术评价体系。学术领域的评价体系应有别于其他领域,在经济领域可以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指标,但这一指标如果拿到学术领域来,可以想见我们的刊物会办成什么样!学术的实质内容应该是对人类未来的关怀。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谈规范问题离不开治学态度。他引用萨缪尔森《经济学》里的一段话:新理论建立的原因并非是因为说服了对手,而是因为对手都死掉了。

  “这说明人的思想是多么难改变!”他说。中国正处在变革时期,需要新的理论。而新的理论的产生需要人们思想的更新,需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可现在很多讨论会成了争论会,人们强烈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没有错,但错的是不尊重别人的意见。

  盛洪认为:“在学术交流中不要猜疑别人的动机,不要怀疑别人的水平,要树立一种互相尊重的学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若恩教授说,强调学术规范重要的是学者要自律。国外专业分工非常清楚,学者们不会对非自己研究的领域的问题发表意见。他说:“我们的一些学者什么领域都能谈上几句,但往往都很肤浅。这是一种缺乏自律的表现。另外许多人对什么叫规范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学术规范需要从小教育培养。”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秦毅的总结非常好。她认为,学术活动同经济活动一样,学术研究是生产过程,发表文章就是流通过程。在流通领域打假的成本很高,更重要的是做好源头的工作,从基础教育开始注意这一问题。“与会嘉宾都说了这么多,不如从我做起。”她呼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江苏官员痛斥学术腐败
· 科技奖励将推评审信誉制扭转学术腐败
· 还高校学术一片净土
· 重庆揭出连环抄袭案
· 学术风范首要在诚信
· 重庆大学迅速处理剽窃事件
· 北京大学:建设学术道德“法庭”
· 长沙竟有论文“枪手公司”
· 40多位研究生会主席倡议端正学风
· 浙江一副教授因剽窃论文被开除党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