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上海高校逾百学科列国家重点
2002-02-21    姜澎陶 洪光

字体大小:

    2月21日消息: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上海的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第二军医大学等13所高校的113个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内科、外科按三级学科,其它学科按二级学科统计)被确认为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约占全国高校重点学科总数的10%。与上世纪80年代末首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相比,上海高校重点学科由52个增至113个,翻了一番多,其中复旦大学重点学科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三。

  据了解,上海这次入选的重点学科涵盖了理工类、医类、农类和人文社科类学科,其中复旦大学45个,上海交大16个、同济大学10个,华东师大6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6个,东华大学4个,华东理工大学3个,上海财经大学3个,上海中医药大学3个,上海外国语大学2个,上海大学2个,上海水产大学1个,第二军医大学12个。值得一提的是,与上次相比,原先只有两所大学3个学科入选的上海市属高校这次入选的重点学科数大幅度增加,这次上海二医大、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大学、水产大学四所市属高校的12个重点学科入选,比原来增加了4倍。

  这次上海市高校入选的重点学科都是处于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现了上海高校的整体水平。如复旦大学凭借原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带来的强强联合的优势,推进了学校学科整体发展,重点学科基本上形成了一片可观的“学科高原”。上海交大大力加强基础学科,形成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同时积极向人文、社会、经济及管理学科渗透,使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国家和上海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同济大学这次入选的10个重点学科中,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3个二级学科,在全国土木工程学科领域拥有雄厚实力。华东师大这次入选的6个学科中,教育科学占了4个,充分反映了该校教育科学研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华东理工大学这次也有三个学科入选,其中化学工程学科是上海市“重中之重”建设的学科,是国内最早设置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

  上海市高校这次有这么多的学科入选全国高校重点学科,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一个重要原因。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当作一项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来抓,从1985年开始,市政府就拨出专项经费进行重点学科建设,每五年一期,迄今已建设了三期。1999年9月,市政府又决定除与教育部共同重点建设复旦和上海交大两所高校外,还拨出6亿元专项经费在复旦、上海交大以外的其他高校中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经过连续多年的建设,在上海市属高校中形成了一批反映上海水平的特色优势学科。市教育党委、市教委和各高校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建设重点学科中特别注重增强特色,发展优势,鼓励交叉联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并在管理上采用新的运行机制,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到上海高校施展才华。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重点学科建设,培育了一批新的重点学科。被列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建设的10个学科中,这次有9个入选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沪上"新生代"大学生受家长影响最大
· 上海在校女大学生现身婚介所
· 上海明年高教改革 大学生"听说读练"急转弯
· 山东启动“学科带头人工程”
· 贫困生获补助 上海连续九年因贫辍学者为零
· 上海有选择接收高校大学本科生
· 上海公路春运涨价 高校学生享受“豁免”
· 上海:英国教育展二月初开幕
· 上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顺利
· 上海:今年考研缺考人数上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