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活动汇总 > 大型活动 > 2009海峡两岸教育展
2009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恳谈会文字实录
2009-04-15    

字体大小:

  时间:4月8日 14:30-17:00

  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厅

  主题:海峡两岸职业教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恳谈会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在海峡两岸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今天上午已经在厦门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我们根据展览会组委会的安排,并受庄威主席的委托,在这里举行密切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的恳谈会。

  下面请允许我首先介绍参加恳谈会的台湾嘉宾。今天下午参加恳谈会的嘉宾有台湾东方技术学院董事长李福登先生,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教育文化及召集人李建兴先生,台湾教育会理事长郭添财先生,台湾致远管理学院董事长蔡清渊先生,以及参加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览会的各参展院校的台湾嘉宾。参加恳谈会的大陆嘉宾有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女士,全国中华职教社总干事陈广庆先生,西安市政协副主席于小文女士,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庄威先生,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杨辉先生,福建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李炳祥先生,厦门市政协副秘书长教科文卫委组织徐楚炫先生,厦门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林守章先生,武汉市政协常委青山区人大副主任邓超华先生,武汉市政协常委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张道先先生,教育部高等职教教育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先生,以及参加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的大陆参展院校的嘉宾。在此我谨代表组委会向各位光临下午的恳谈会表示欢迎和感谢。

  下面首先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女士发言。

  刘桔: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这次恳谈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高教司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本次会议的两岸职业教育界的专家所有的嘉宾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能力和潜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今世界,教育同产业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国家竞争力的增强需要大量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中国大陆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数和招生规模数也占到整个高人教育的一半,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需要高技能人才,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也基本完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大陆的高等职业院校由国务院授权,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生源以普通高考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辅以部分种植毕业生和少量自主单招的学生。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就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在岗基础教育渠道得到深造。近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改革的深度与发展的速度提前,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明确了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三是优化专业结构,按照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发展变化的需要,大力培养社会急需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四是大力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政策,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

  我们是从06年开始在全国1200所的高等职业院校中遴选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央财政投入25亿来引导,同时地方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现在已经投入50亿增加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五是推进高考选拔制度改革,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的考试试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选拔和入选机制,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促进高职生源综合素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08年大陆各种学制的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达到29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2263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是1184所。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已招生310万人,在校生达到916万人,因此我们一直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毕业现在就业率不断提高,为进入新世纪后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专门人才的支撑。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大陆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

  其次,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机制薄弱,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第三,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薄弱。

  第四,职业教育体制不完善。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还不够有力,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

  第五,职业教育吸引力还不强。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待提高。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提高质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我们将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将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大省级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权限,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普遍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领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职业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多种形式吸引优秀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合理的专职与兼职的教师队伍。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相当于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台湾的职技教育发展较好,有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希望两岸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密切交流,积极实现深入研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后祝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主持人:刚才刘司长给我们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介绍了大陆的高职教育的状况,包括发展的思路,给我们与会的嘉宾一个很好的启示,下面我们请台湾教育会理事长郭添财先生发言。

  郭添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与会的学者专家,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借由2009海峡两岸职教跟高教的教育博览会在今天下午举办类似的学术研讨会,共同就两岸之间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跟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结合这一次的展场的平台交换意见,个人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与会。刚刚我们刘司长已经就大陆在职教方面,在这几年所取得的大力的进步,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非常精辟的见解,我个人也非常钦佩。

  在整个职业教育方面,不外乎在主要的教育意义上,就是希望培养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能够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上,能够提供优质高技能型的人力。所以在这部分,事实上在台湾也走了蛮多年了。

  过去我们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那时候台湾也面临一个经济发展的布局,当时的情况,我们已如现在大陆所称的中专,让我非常熟悉,在台湾称之为高职,在这部分确实提供了非常大量的,我在工厂基层的人力非常强大、扎实技术劳力的队伍,贡献了企业非常强大的支撑力,也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这个最有名的成如两岸都非常熟悉的,像郭台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技职体系中专毕业的学生。逐步从职业单一行业的训练,进行到企业的管理,到整个领导管理的哲学都非常一贯性的思考布局,从实践到他的创新,到他自己个人的突破,是一个非常好的台湾技职教育发展典型成功的例子。

  当然在技职教育发展更加成熟,它自然而然朝整合的方向发展,这个部分或许是台湾在整个技职发展的过程里,已经走了很多年,也面临在方向突破的缺失,在当时能够有所修正或许会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对于我们的学生的培养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学术的研讨会彼此来交流。

  我个人所了解的,大陆在这几年的高教特别是这次教育展,非常加大力度推展,不敢是法定方面,或者是民间办学如火如荼非常认真,精神非常令人敬佩,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有一种感觉,有说好像在这个部分上,目前整个发展的方向,好像还是比较取决于基层人力的培育,或者是纯属技术上的熟练,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发展历程上的经历。但是我看到,大陆方面在职业教育跟企业,就是校企合作部分做得非常令人刮目相看,这也是台湾在过去人力越来越多,学校的容纳量已经大过于学生的供需量之后,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以后,跟企业界之间,能不能供应到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能不能提高就业率,能不能符合企业的满意度,进而感受到学校在企业用人之前的培育阶段,确实作出了贡献,我觉得大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台湾方面这些年才开始着力,不管是产学的合作,或者是说企业提供更多的奖学金,政府提供更多的资助的民办的企业,在这方面我们看到大陆在这方面确实有丰硕的成果,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敬佩。

  当然我在想,职业教育也不纯然只是训练出一个经济的人才,或者只是为企业服务,其实也包含个人的人格素质,以及他生存的意义,还有对国家的使命感。所以将来怎么样把这个职业教育能够引导,甚至于跟普通高教变成同时的地位的一条教育的大道,我想也是两岸之间在未来可以持续努力,共同来讨论,进一步能够结合全球,创造出让全球都能够感受到的亚洲地区,或者是华人地区非常历史性的人才培育的模式。

  再次感谢主办单位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来汲取大陆方面办学的优良的经验,如果我们有什么问题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彼此分享心得,我们也会就我们所知跟大家做分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郭添财先生对我们大陆职业教育的模式的深刻了解,他刚才对我们大陆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模式做了充分的肯定,我们非常感谢。下面就请我们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杨辉先生发言。

  杨辉:尊敬的庄主席,尊敬的刘司长,尊敬的陈总干事,尊敬的台湾两位李董事长,各位院校的各位专家,各位教育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的两岸职业院校展,这个展会的准备时间非常长。厦门市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一番努力,今天上午看了一下,听了一下,觉得这个会议办得非常成功,下午的研讨会来了这么多的专家学者,这么多的院校长,更为我们这次展览会增添了色彩。

  这次展览会的举办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不但给两岸职业院校提供交流的机会,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也给职业教育如何跟企业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尤其借助台交会来举办这个活动,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庄主席说了这个想法。台交会各方面商家云集,在这个机会推出这个教育,本身有很深刻的内涵,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企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由此同时这个会议还是一个尊敬友谊,交朋友的好机会。在这个会上我看到很多老朋友,看到很多时间的面孔,也认识了很多新的院校长,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会议也是非常成功的。还有这个会议我感觉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它的重要地位,要被社会所接受,要被人们所认识。现在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取向的认识,我们从事这个行当的,有时候还感觉到有所偏差,要借这个机会大力宣传。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会的举办意义非常寻常,我在这里首先代表福建省教育厅对这个展览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感受,我觉得两岸职业教育交流,这呈现非常好的发展态势,用我个人的感受,我觉得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基础好。二,共识多,三,前景广。

  基础好,特别是闽台职业教育交流,我觉得福建越来越成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的一块乐土,这些年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交流活动,福建跟台湾之间有血缘近人缘近的关系,我们利用这个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这几年我们福建创品牌两岸教育交流活动,我们归纳起来有三个论坛三项大赛,这个系列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是两岸教育交流的一个平台。所谓三个论坛,一是两岸大学校长论坛,第二是两岸职业院校长论坛,第三是两岸中小学校长论坛,最后这个论坛已经开了9届了,两岸大学校长去年在厦门召开第二届,参加的层次非常高,影响非常广。这个不展开说,在座可能都参加过我们这个活动。三项大赛就是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今年已经搞了第七届了,这届要在台湾举办。两岸中学生演讲比赛,还有港澳台生普通话大赛,这些都是系列活动,每年都在搞。

  这些年两岸青少年的各种交流,夏令营的交流,校际关系学者互访,这个活动非常多。那么福建省还有一个很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们起码有五项全国第一,就是对台交流方面,全国第一。

  第一个福建省高校是福建省的华交大学是一所接受台湾学生的学校。第二,福建省是唯一一所享受教育部对台单独招生政策的省份,我们有8所院校可以对台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独招生,从09年开始,这些年通过渠道招收了几千名学生到福建各有关高校学习。第三,福建省招收台湾成人学历教育也是全国第一。教育部就首开一个例子,福建农民大学招收台湾的农艺师学会的会员在这里进行学历教育。第四个第一,民办学校招收台湾学生全国第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我们漳州的茶学院。第五个第一,我们是第一家进行高等教育的合作办学。福建中医学院和台湾元培科技大学在影像专业的合作,05年教育部批的案。这是从面上看我们有这些很好的基础和条件。要列举还可以举很多。所以我感到两岸教育交流氛围非常浓。

  基础好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我们的政策,福建对鼓励对台的教育交流,在政策方面我们是大力鼓励的,福建省提出要建设两岸人力合作交流的先性区,作为全省很重要的让步。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我们教育厅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在建设先行区当中,教育要先行。教育先行当中,我们又提出了职业教育先行,职业教育先行当中我们提出的对已经签定跟台湾院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的院校要先行,所以今天我们举办这个职业全国展,我觉得在这个大背景下是非常好的。

  这是我的一点感受,我觉得基础很好。第二,共识多。

  在这几年交往的过程中,和台湾的职业教育界我们有很多接触,很多想法不谋而合。都有共同非常强烈的交流愿望,一个最大的共识就是两岸的职业教育有很大的互补性,台湾的职业教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有很多优质的资源,有大量的职业教育资源,大陆的职业教育有大量的市场可以开发。一个市场,一个资源,有很大的互补优势。双方的院校都表现出非常的热情,在这方面做工作,推动两岸的职业教育交流。在我们举办第一届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上,就有大陆的职业院校和台湾的职业院校签订了14对的友好交流,叫做备忘录,这是07年的时候举办的第一届。这些初步的合作都是在双方有共识的前提下达成的。

  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有它不同的地方,有它的灵活性,有它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特征,便于交流,便于合作。它的本质特质也决定了这个教育在几块教育中,职业教育是最具活力的,最容易交流的。所以我们认定职业教育要走在前面。所以今天这个活动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非常好的机会。这是我认识的第二点,共识非常重要。

  第三个特点,我认为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特别在福建,有两件事情我想跟大家通报一下。第一件事情,我们在下个月两岸海峡论坛这个大的活动里,我们要成立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这个是基于教育部批准的,设立在福建的一个推动两岸职业教育交流的机构,布置更福建的任务是,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希望在福建这方面作出尝试。整个架构,整个章程的组织已经形成了,这半年多来我们广泛征求意见,将在下个月在厦门揭牌,邀请部领导,省领导,还有两岸的职业教育的知名人士共同参加,都是我们指导会的成员或者是顾问,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院长、理事长、董事长也欢迎你们5月16日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这个中心的成立意味着这项活动在教育部的直接支持下,通过福建省各方面的努力,大力推动两岸的职业教育交流,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想作出实质性的推动。第二件事情,跟大家通报一下,我们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今年在福建12所高职院校搞一个两岸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项目。在校际交流的框架下,有12所院校和台湾的院校签订的教育交流协议,共同制定培养的课程,共同有老师参与,为期3年,每个学校大概招300名学生。这项工作已经在落实当中,昨天召开了十个个院校的会议,准备搞叫“拼盘教学”,在这个框架下我们鼓励学生能有部分时间到台湾学习,一个学期以后,如果台湾的政策许可,我们可以搞“2+1”,总共三年,我们在福建学2年,在台湾学1年,或者是一个学期,目前是一个学期,借这个机会我们推进两岸的师资性教育,这种教育我们维持整个项目里最高层次的项目,它是综合性的,是全方位的。必须有课程引进,有联合培养,有学生交换。这个项目我们觉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基础,我们有能力来尝试这样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提出也是在提出职业院校界这些年来的倡议下提出来的。在台湾方面我们也表示出应该两岸加强合作,应该有实质性的项目落地。在大量的交流平台下,我们做这样一件事情。

  总之,我觉得两岸的职业教育的交流前景非常广阔,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的基础非常好,我们的共识非常多。厦门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必将对推动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取得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再次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台湾嘉宾,各位同仁在会议期间心情愉快,能够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主持人:上面我们教育厅的杨副厅长给我们做了非常令人振奋的发言,不仅是对我们两岸交流的历史做了一个很明确的回顾,也对现在师资性的交往有了一个明确的解图,而且给大家一个非常美好未来的期待。下面请我们台湾东方技术学院董事长李福登先生发言。

  李福登:各位贵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全世界因为受到金融海啸的关系,引起了经济的不景气,也因为经济的不景气带来严重的失业率,所以以就业导向的技职教育,因此就受到国外的重视。个人从事技职教育长达40年,如何让学生毕业即就业,我愿意分享一点经验。

  我觉得我们要把学生训练成一个能够顺利圆满来就业有三个必要的条件。第一,万有能力。为什么我特别提到万有能力。因为现在已经是全球化世界。我们今天训练的学生,他的就业领导已经不仅仅是在本国,换句话说除了本国,他也可以到其他国家来就业。所以,除了本国的语言能力,就是表达能力之外,最最重要的是外语能力,特别是英文。假如说具备了第二国、第三国的能力,固然是很好的,不过最基本的条件,外语能力一定要把英文搞好。第二,专业技能。因为这个专业技能是世界通用的,不管他在中国所接受的训练,他到台湾、英国、日本照样可以用,所以这个专业技能是就业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一定要非常娴熟、精湛,这样工作才能够胜任,也才能够愉快。第三,服务的观念。现在的年轻人他所要求钱多,事少,离家近,看看能不能一步登天,这是不切实际的一些想法,我们一定要把他教育出来,改正过来。什么叫服务概念,也是用八个字来说,第一就是敬业要紧,这是对工作的贡献投入,我想这是最基础的,要紧就是团队精神,这是现在的年轻人最缺乏的,因为现在任何一个工作都是团队,所以我们团队的精神和工作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人际关系。因为沟通协调的能力,是在工作的职场相当重要的。因为现在年轻人由于比我们以前,一个比较经济充裕的时代,所以,很容易受到挫折感,所以他的情绪管理有时候没有办法调试,所以关于人际沟通跟情绪的管理相当重要,我们常常给同学教育,今天在主场成功,并不决定在他的IQ,而是决定于他的EQ,所以在主场跟人家合作,就是我刚刚说的团队精神,除了他个人的认真努力,就好象庄主席说的,我们中国人就是勤勉、勤俭这是我们的特性,可是工作的投入还不够团队精神,一定要跟人家合作,因为以后是合作的时代,每个团体都要有团队的精神。所以在工作上所碰到的挫折,如何透过他娴熟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协调,才能够带来工作上的愉快和成功。所以我训练学生,我强调这三点,坦白说,你今天能够顺利就业,也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我们通常不必要给的,理论固然要,可是我觉得这很切合实际的,我们给学生必要的工作技能和态度,我这是相当重要的,以上几点提出来跟大家共享,谢谢!

  主持人:上面大家一起分享了李福登先生40年的从事职业教育的经验。下面有请厦门华天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助理周宏博先生发言。

  周宏博: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汇报的题目是《厦门华天学院校企对台开启了两岸高职联手为大陆台企订单式培养适应高技能人才的切合》,题目有点长。

  党的17大以后,福建省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了建设的步伐,海峡两岸高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空间活跃,2007年12月4日在福州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论坛上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东台高职签订了举办大陆台企订单式培养人才试点项目的合作协议。论坛闭幕后,两项积极贯彻论坛的会议精神,落实合作协议,内容,并决心把项目做实做强做大,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双方董事长院校长分别对台资企业的生产性质,生产规模,生产设备,经营状况,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经过认真商洽,审慎选择厦门华天学院签订了校企订单式培养人才合作意向书。落实了以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旅游大类为主的五个主体转移,像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的酒店管理等1300人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落实两岸院校校长论坛精神,厦门华天学院充分认识到引进和借鉴台湾校企合作,供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落实论坛精神,凸显论坛成果的务实和明智之举。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对高职教学改革与创新,解决高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尤其是大陆大量的台资企业,需求试销不对路的问题具有现实深远的意义。

  下面我介绍一下华天学院校企对台的项目基本情况。第一,厦门华天学院校校企对台合作项目的目的和意义。第一,校校企对台项目为推动海峡西安两个先行区建设做出先贡献。福建省地处对台前沿,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优势独具,责无旁贷。厦门华天学院地处厦门,处与对台最前沿,是建设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基地。厦门华天学院通过和台湾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建立订单式培养制度,联合培养台企技能型紧缺人才,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二,校校企对台合作项目完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岸先行区改革与建设工程所提出的要求。第三,校校企对台合作项目采取引进和借鉴台湾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海西地区高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层次和质量有深远的意义。最重要的一点是,校校企对台合作办学项目,在解决一方面是大量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是大批台企找不到适用的人才,这一矛盾上闯出一条新路。本项目宗旨在于为大陆大批台企提供大量适销对路较为稳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调研解决表明,台企来大陆投资建厂后一直存在符合台企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匮乏和员工不稳定的难题。迫使一部分台企不得不设立企业内部的内训学院,增加了台企用人成本和管理上的困难。特别是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许多台企对员工的稳定性产生了更大的担忧,通过对台企的走,这种为台企熟悉并乐意接受的校企联教,这应该是台湾的说法,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为台企形成较稳定具有很过职业素养的员工队伍,可以预言本项目培养的毕业生一定受到台企和其他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欢迎。第五,帮助贫困学生求学就业成才,入学学习就业一条龙代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广大贫困学生的求学就业也拓展了一条新的道路,使职教扶贫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利用在台企实训劳动所得,通过订单单位为学生支付的30—50%的学费,同时在国家,或者福建省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贫困学生的学费争取得到政府的资助,为此确保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就业,乃至做到学生毕业和就业岗位零距离。

  第二,厦门华天学院校校企对台合作方式和主要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第一,学校、台企、学生三方的责任和义务。本项目涉及到学校、台企和学生三方的责任和任务,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三方关系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学校和台企,台企和学生将以协议形式规范三方的义务,这里有具体协议,在这里就不说了。第二,学生赴台企轮换顶岗实训,每半年交换一次。第三,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是教学计划的形成的全过程,必须由台企的成员参加,并充分尊重台企人员的意见。第四,形成教师队伍。对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尽量利用现有教师力量,对于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师有特殊要求。从台湾引进相关专业双师型且具备职业技能鉴定评审员资格的教师,每个专业引进23名,组成师资培训团队,并常驻厦门华天学院和台企,对现有专业教师和新招聘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项目指导,达到相应的标准才允许任教,以保证教学质量和特色。

  三,校校企对台项目完成后要取得预期成果。本项目涉及到的内容大概有三大方面。第一,校企双方在人才物等方面双向流动与合作的内涵与机制。第二,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教育教学各要素的全过程参与的内涵与机制,包括专业群的建设,教学内容改革,课程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教材建设,实训教学和企业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等等。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这个项目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打算。也就是第二部分厦门华天学院校校企进展切断,及2009年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

  第一,厦门华天学院校校企对台项目进展情况。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介入到2008年开始运作。08年本项目经过洽谈,审慎选择,厦门华天学院和广东省、福建省五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项目到目前为止进展非常顺利,08年12月到09年1月,我们从台湾派来了五位老师,还有从台企派来一位,一共六位实践教师,对于像模具设计制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三个专业,为期进行了五周两百学时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下企业顶岗实训做好思想准备。训练结果,学生和家长反映良好。第一批200个学生,也就是明天、后天,我们将下到企业实训,事先了做了大量的联系工作,各项工作安排就绪,今天上午安排召开了一次协调会议。5月份另一部分学生,大概有200人,也是到台企进行实训,开始顶岗实训。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借学校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认真做好这个项目。

  第二,厦门华天学院09年对台项目的计划。总体目标,在认真总结08年工作经验和巩固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校校企合作项目。把这个项目切实做实做大做强。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训重大课题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努力创建福建高职教育独具特色的地区品牌。第二,订单台企的遴选重点由省外向省内转移,大力提高海西经济区台企订单数量的比例。第三,能够争取到对台项目单列招生指标,扩大订单培养的领域,增加专业数量。第四,再继续做好已有四个主体专业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运用电子及光电子四个专业。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群建设。根据学院里专业群,我们下一步逐渐扩大对台企专业的项目,主要是围绕八大专业群进行建设。

  第三,引进培训,通过引进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四,进一步完善与台企合作的各方面文件。

  第五,加大课程群建设力度,学院成立课程建设小组,加强研究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

  第六,全面启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专业的建设。

  第七,加强教材建设。

  第八,重点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学院与台企共享教学生产开发。如教学生产开发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校校企合作项目,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实现教室和车间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学生和员工合一,理论和实践合一,作业和作品合一这样的目标趋进。

  第九,我们完善学生在台企顶岗实训期间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顶岗实训期间的情况反馈机制。我们在之前学生下工厂之前,制定了各种应急处理预案。学生在顶岗实训期间发生了任何事情都有事先定好预案进行及时处理。

  实现09年的工作计划,学院从组织保障上,专门成立了对台领导项目小组,领导小组下面又设工作小组,我本人是对台工作项目的组长,专门来抓这件事情。另外,对学生下企业之前进行一些思想动员,做好思想保障。

  很重要的一点,最后一点,就是资金保障。学院将在实行校校企合作项目资金保证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在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精品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将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力争把校校企项目建设成为大陆与台湾高职联合培养高职人才的典范,为我国的高职教育探索新路。随着华天学院正在进行的资产重组的成功,及第三方股东的加入,华天学院将有两亿元人民币新的资本金注入,这样完全可以保障对于这个项目的具体实施。

  材料上写了很多,以上把整个情况简单给大家做了介绍,总之在对台项目合作方面,华天学院将集全院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做好这个项目,将用八年时间,跨出三大步,开创厦门华天学院第二次创业的新的阶段。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周先生给我们大家介绍了华天涉外技术学院这两年在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新的尝试,这也探索了高职学院,进一步为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一个总的思路。下面请台湾致远管理学院董事长蔡清渊先生发言。

  蔡清渊:尊敬的领导,各位贵宾,各位教育界的朋友,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就两岸的教育交流来讲,我们学校刚刚我们已经听很多了,相关领导的期许。我针对我们学校这几年交流的成果,在这里特别提一下。我们学校承办在公元2000年,到现在八年,进入了第九年,学校就在阿扁的故乡,陈水扁,在陈水扁的故乡。我们学校前面刚好有一个龙穴,那个小池塘就是龙穴,它刚好挡住我们学校的门口,我们又创建于2000年,在2000年到2008年的过程里,是民进党执政,在民进党执政的过程里,它并不是很赞成我们两岸的交流,但是我们学校,我讲说在台南,有人就会问我你是不是支持民进党。我刚刚讲到我们学校的龙穴,龙穴传说中是一块广地,结果清朝的时候就派人把龙穴填完,就剩下一个小池塘。陈水扁总统他讲说,他从小就喝那个水长大的,在这个过程里,我跟他很熟,他是教育界出身的,我常常建议跟大陆,教育很重要,尤其一定要交流,我跟他提到一个很好的想法,我说民进党对大陆的交流,有两种在做,一种是没有来大陆的,一种是大陆不让来的,因为他每天都骂大陆,所以不让来了,更不了解。我们学校虽然就在民进党大本营里,但是我们不是这样的,特别提到北京大学,跟北京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关系,每一年我们有派80位学生到北京来学学分,今年已经办第三届了。另外,就是在现场今天有展出的泉州轻工学院,泉州轻工是最落实两岸合作的项目,刚刚厅长有提到福建省有很多第一,这个项目是闽台合作的第一,也是我们福建省第一。是由当地泉州晋江五大企业出资,由我们学校办学,今年9月开始招生。借这个机会,特别提出来说,我们在实质上对两岸教育已经做了很多事情。

  在众多交流过程里,形式几乎重于实质了,实质的效益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是交流交友,尤其我们学校有自己教学的酒店,所以很多教学界、学术界到台湾交流住到我们酒店。因为我们对交流的期盼,所以由厦门方面提议让我们在台湾方面过来,所以我邀请台湾学校过来,在邀请的过程里,确实受到了很多障碍,但是目前台湾的政策还不是很支持,是说要开放,这个很明确,2007年我们国共论坛在北京的共识,那时候还是陈水扁在执政,在我们在北京达成共识以后,陈水扁就马上发表新闻,我任内不可能承认大陆学历,不可能让大陆的学者和大陆的学生来台湾教学或者学习。从去年国民党成为执政党,我想这件事情有了转折。在马总统还没有就任前就到我们单位来,带着萧万长等,对很多教育问题提出建议。当下马英九回应了几个问题,尤其回应了大陆学生来台湾念书的问题,所以当天4月27日晚上所有台湾很多媒体,部分晚报,包括4月28日很多晚报都有大陆的报道。所以两岸的学生,或者两岸学术的交流,是非常乐观的。大概两个月前我们就针对这个事情请教了陆委会,主管大陆政策的是陆委会,陆委会文教处处长这样讲,等待我们教育部相关的法规制定完成以后,我们在交流上会有更多的方便。我们透过这次会,期待以后可以把这个办得更好。

  其次,我要提一点,很多媒体朋友在访问我的时候,问到问题,他说台湾大学的质量问题,因为台湾的大学办的太多,数量太多  了,几乎每个人都得上大学。举例来讲,比如今年录取的学生是20万学生,结果考生才19万多。所以只要你有参加考试,就可以录取,造成低分录取。媒体的报道造成很多的社会观感,或者大陆这边的报导说,台湾的大学质量是不是不理想?将来会不会影响大陆学生到台湾念书。我想我来有监督推销台湾大学的责任,台湾大学的质量,可以讲是很肯定的,因为台湾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是一套标准,大学最重要大家知道师资,你的老师好不好很重要,你的学生好不好?你的学生进来之前有他的标准,进来学习以后毕业也有它的标准。另外,就是他的硬体和软体的设备,我想后面这些用钱就可以解决的。不过师资是很难得,不是说你有钱就可以聘到师资,我想台湾的师资相对非常好,就学生来讲,我们学校才办第八年,要进入第九年,目前我们的师资全校的老师80%以上都是有博士学位,而且这个博士学位是已经取得,并不是台湾毕业,都是来自全世界各国都有。这个部分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跟晋江合作的学校,有时候我们带着老师去,老师都是博士,晋江市的领导跟我们讲说,我们全晋江市100多万人口才6个博士,所以这里借这个机会跟我们媒体朋友特别澄清一下,一直对台湾的大学质量产生怀疑,这点可以到我们所有的大学网站上去看看,我们网站上都有对每个学系,所有的师资条件的介绍,这个部分不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讲了。

  还有关于职业教育这部分,(黄海)董事长(黄永清),他也是职教出身的学生,有一回我们有很多台商大家聚会,问起以前他们在台湾学习的背景和学历,几乎80—90%都是台湾的高职生,高职生就是中专,就是我们这里的高专生,如果我们这边的家长和学生的观念还是一直认为念本科和上大学是最好的话,那就可以举这个很好的例子。就(黄永清)来讲,他的企业做的那么大,他最早也办(年制工专),所以呢,企业很多人力资源的来源都是(年制工专)。通过这个理由,我们特别在晋江向这些企业做了这样一个说明。尤其在台湾心心相印这个集团,为了办这个学校,打出百年恒安发展计划。如何发展这个百年恒安,在这个计划里最重要的是培育人才。大家都清楚,企业需要人才,未来新的世纪全球竞争也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所以我们都是一样中华民族,我们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文化,台湾教育的发展,经验比这边早一点,我们都准备好了,为两岸的教育作出更多的贡献和时期,这是我们办学的责任和使命。就在我们两岸官方政策,还有台湾政策的出台,主管政策本来今天有一个人()要来,后来也是受到民进党的反对没有来。将来希望我们这里主管教育政策的,能够有机会跟台湾主管教育政策能够接洽,我们台湾很多大学校长或者副校长,他们也是说不要停留在以前很形式的,大家交流,喝喝酒,朋友交流已经够多了,当然希望交更多朋友,不过我们希望的是有更多实质的合作。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主持人:刚才我们蔡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大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台湾技职教育师资的情况,发展的情况,大家听了非常受启发。下面有请厦门华厦职业技术学院许惠邦先生发言。

  许惠邦: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以及各位媒体记者,先生小姐们,下午好。我们华夏职业学院是市政协办的一所民办的高职院校。我们学院坚持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改变和转变,做到不比程式更重素质,不为书本,更重计划,这样的办学理念。

  我们对台湾的合作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进行的比较早,在07年的时候就跟台湾许多学校有往来,并且进行一些交流活动。在省教育厅发表了《关于加强闽台教育交流工作实施意见》以后,我们把这个交流做了更深入的分析,所以我今天下午就把我们跟台湾院校的交流合作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们的交流,可以说跟台湾的交流已经成为一个潮流。在这个潮流情况之下,我们总结了不求形式,更重实质。讲求实效,能够更好发挥我们职业院校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们高职院校主要是什么作用呢?我们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为我们厦门乃至全省,整个海西的经济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这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对台的交流坚持一条宗旨,一定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宗旨。

  应该说我们跟台湾院校的交流,已经经历了一个互访的了解和洽谈,现在进入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合作。我们已经跟台中的(清宜)科技大学,跟亚洲大学,跟台中的技术学院,跟华夏技术学院,跟树德,个高雄的应用科技大学都签了协议,而且进展还不错。我们已经做了大的三方面工作。

  第一,我们通过跟台湾院校的合作交流,吸收台湾的一些经验,来加强我们的专业建设。比如说我们到了台湾学习以后,对世界上半导体的生产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也联系到我们厦门这边的光电产业,需要大量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有很多企业,比如三安,瑞达等等,他们需求这方面的人才,欠缺甚多。因此我们在那边学习的半导体,知道目前世界上半导体生产的形式,已经向着LED,LCD以及太阳光路产业方面转移,所以我们学习了它的制造工艺,培养师资,建立实验室,这样来满足我们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明天就要跟阳光三清,跟光全科技进行一些洽谈,搞点合作,这方面是改造我们的专业,更好为地方经济服务。

  第二,我们通过跟台湾的合作来培养我们的师资。我们已经派了两期的老师到了台湾进行短期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工作和学习、培训。我们在下个月要派出我们第三批到台中去。通过这样的培训以后,我们的老师应该说可以学到一些他们的经验,比如说他们怎样校企合作,他们的校企合作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很多实质上的,在这点上对我们回来是有帮助的。而且加强了技能方面的,对学生的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非常有好处。这点上我们做了一些工作。

  第三,我们跟台湾院校开展联合项目的开发。我们现在跟台湾的一些院校有几个共同开发的院校,其中有科研项目是准备今年八月份在西安召开,在科技大会上表彰的成果,特别是今天的设计,这是世界上目前比较新的,我们引进了,而且开发了SOC开发平台,并且把(英文)引进来,补充了台湾的方面的不足,大家彼此都很高兴。

  第四,我们通过跟台湾的学习,合作交流,我们加强我们一些实验室的建设,我们除了在硬件实验室的建设以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一种现代的心理的仿真实验室的建设,这点上我们也引进了具体的项目,在深入的开展。下个月台湾一个知名院校就要到我们学校来,他在这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

  因此我们感觉到跟台湾院校合作是大有前景,是能取得双赢的,是能互补的,是能共同促进两岸整个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的,是能够为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争取更大的一种贡献来做出努力。所以,我非常感谢这次的会议,也非常欢迎台湾的朋友,以及各方面的领导到我们学校指导,我的汇报掉此,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华夏技术学院的许惠邦先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他们的学院在学术交流中所做的工作,下面有请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吴经理给我们做发言。

  吴经理:尊敬的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汇报一下友达光电厦门厂区针对校企合作的经验来跟大家汇报一下。请各位指教。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友达光电的背景,我们公司是世界前两大液晶屏幕的设计、研发公司,产品涵盖了1.5寸到65寸应用广泛的液晶屏幕,是全球少数供应大中小完整尺寸产品线的厂商。我们现在的员工数超过4万2千人左右,在我们国内还有日本、韩国、欧洲、美国都有制造基地和运营中心分布这边。作为大陆地区两个分公司,其中一个是厦门公司,另外一个基地在苏州。我们厦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位于翔安火炬高新园区这边,厂区占地82万平方米,现有员工5132人,其中作业园有4241人,管理人员有893人。厦门厂区在不断的成长当中,仅在08年去年一年,公司新员工约有4500人左右。月平均新进率将近90%,因此对我们整个公司训练体制是非常庞大的。公司预计实现在09年底我们达到员工总人数厦门厂8千人总有,新进员工将超过一万人,所以我们今年的用工量非常大。我们人才需求不断攀升,为了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友达,公司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非常多的积极。

  第一,我们成立了友达光电建交班,这个建交班是公司跟学校合作的所谓专才专班。公司透过相关的生产技术的传承,还有相互交流,达到学生开拓视野深入了解的目的。针对管理类员工的部分,我们在厦门市人事局的推动下,与厦门华侨大学合作,建立所谓的友达专班这个部分,挑选有意愿大三大四应届毕业生组成专班。我们公司也指派公司的资深主管进入学校指导教学,共同交流。这个专班有30个同学,今年有择优录取大概6名同学进入公司实习,另外针对一线的作业员的部分,我们在本地,就是福建本地,还有河南、贵州、河北外省高职中院校合作,成立友达专班这个部分,由公司提供针对性的教材进行专门的教学,这个合作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明确我们招聘的对象,有助于整个公司招募的策略,另外,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有了更为实际的认知,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调整和补强。这个部分我们其实还在大力推展当中,我们希望在成功合作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对于这个友达光电建交班的机制,我们进更多的学校。

  第二部分是A加实习的计划。让这些学生步入产线,学以致用,就是他们还没有到社会工作之前。我们公司在华中、华南优秀代表院校,像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还有武汉理工大学,甚至哈尔滨工业大学这边执行所谓的A加实习生计划,吸纳大三学生提供所谓的暑期实习机会两个月。在08年的时候我们招收大概100多名学生,提供两个月的实习机会。为了保证实习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制定专门的辅导老师一对一的传授,辅导老师必须要协助整个实习专案,我们在实习期间,有定期开展所谓的电影学堂实习生聚会,交流餐会等活动,丰富实习的生活。实习期结束的时候,公司安排专门的实习生做发表会,同学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司在实行专案当中看到不同的新的思考模式,其实是相互得利的。

  第三,开展学校参访的部分。我们在08年有积极邀请厦门大学,华侨大学,还有省外的整个高职高专院校的老师进行公司参访,08年接待参访的人数就200多人,除了参观我们的硬体设备之外,其实我们还可以让学校老师到我们的生产线,我们的生产线会比较特别一点,要穿着无尘衣进去的,所以说是非常不同的体验。学校领导在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公司环境,对学校交流有积极促进作用,加强双方合作的意愿跟信心。

  第四,针对企业人才的培养。我们每年固定拨一笔经费全额补助,或者部分补助成立所谓才职专班,在职硕士班,还有在职大专班这个部分,你是我们公司员工的话我们有鼓励进修的机会,我们在职硕士班跟厦门大学合作,在职大专班部分是跟农林大学合作,这个部分我们每年都有执行这个部分。希望我们有一个口号,你要修学位就要进友达,你在公司里不只是在工作而已,其实还有很多的进修机会。友达光电在厦门厂区,在厦门成立不到四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友达这个大家庭。目前校企合作都是在初期阶段,我们会持续努力,紧密跟学校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最后谨代表公司,感谢厦门市政府,翔安区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和鼎立协助,相信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我们一定会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和发扬蓬勃茁壮。

  主持人:吴先生从企业的角度,对我们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对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下面请会议的主办者,我们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庄威先生做一个发言。

  庄威:各位领导,各位董事长校长老师们,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两岸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在一起探讨如何江两岸的职业教育从交流到合作,乃至到时候所需要。我想,这么两三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一直在想,一直在推进,就是希望两岸教育进一步发展。刚才听了各位老师和朋友的发言,我想提两点。

  第一,我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正是发展职业教育的良机。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一部分人事业,一部分人待就业,相当一部分人面临转岗和再就业,虽然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使就业非常困难。但我认为这就是职业技能教育良好的机遇。特别是目前为拉动经济增长,大陆4万亿用于投资,如此巨额投资,不仅有助于抑制萧条,更加促进许多就业机会。当下抓好机遇,做好相关技能职业教育至关重要。

  一方面做好毕业大中专学生的技职教育。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还存在这样的缺陷,大学还是以通试教育为主,具体的技职教育相对薄弱,专业技能方面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提高。许多专科院校也由于实训基地不足,或者上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仍然不尽如人意,在当前就业不充分的情况下,大专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上岗之前有针对性参加职业技能教育。政府应该引导和资助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短训班,以提高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他们在经济复苏之际,将是提升经济的生力军。

  第二,在职转岗培训。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升级换代,有些企业出现了减员现象,使传统产业岗位部分消失,同时产生了新职业,新岗位,当下不景气在不少行业感受到阵阵寒衣的时候,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走暖,不少人开始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培训充电学习深造上,以提高自己职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在职和转岗培训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建议能够借鉴国家的政策和发达国家的有关作用,比如改革传统失业保险制度,从中拿出三分之一作业的资金用以就业培训,使失业金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同时,促进失业者参加培训,实现再就业。

  第三,加强基础建设工程员工的技能培训。国家拿出4万亿绝大部分是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基础建设是劳动密集型和技能密集型相结合的行业,但一线的工人专业的程度不高,安全的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操作规程知之甚少,所以为了确保基础建设工程减少安全事故,必须把基础建设工成为员工的技能培训,生产安全教育最首要工作来抓,切实抓好岗前培训,坚持严格上岗,严格坚持持证上岗。

  第四,我感觉到这一点对我们职业教育应该强化的,就是以中华文化强化职业道教育,刚才我们的李董事长刚才说到了,不久前我到台湾也走访了(实地)学院,就强调在整个教育不仅是专业的教育,更需要人文的教育。提出专业与人文并重的理念,应该说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从业人员都要爱岗敬业,诚信守岗,共同担负的也责任和履行职业义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员工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信誉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来用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诚实守信,勤劳俭朴,这些理念来对企业的员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我们培养劳动力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正是技职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时期,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抓紧各行业各层次的人才充电,提高全社会人才的素质,是最明智的突破口,也是促进经济快速所做的必要准备,两岸抓住这个机遇期,完善职业技能教育,提升技职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并从中赢得巨大商机。

  我谈谈第二点。密切职业教育合作,助推两岸和平发展。

  两岸的职业教育从刚才各位老师和我们展会上反映有很多优势互补的地方,这些优势互补,我想对我们培养面向产业的劳动是至关重要的,大家都非常清楚的记得,在一年多前,乃至两年前,也就是07年我们还在讲很多企业出现技工荒,现在是讲就业难,大学生毕业难,但是技工荒的问题并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华夏技术学院在最近就有企业要求开设办精工专业。好的职业教育,好的职业院校,他们的学生是非常吃香的。广东省有一个南洋技术学生,他的学生今年夏天的毕业生已经90%都已经签了用工合同。我们厦门华夏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超过80%。所以,两岸怎么样优势互补,更好培养面向产业的工人,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我感觉到技职教育是企业搭乘自主创新的主体的(操手)。我们总是讲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如果我们这个主体的广大员工没有专业知识,或者只是单纯一个操作人员,现在的企业应该说有相当部分他们的员工就是一个熟练的操作者,他们的相对的专业知识是比较缺乏的,因此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就难以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发明。如果我们的企业劳动者是一批我们技职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好的职业道德,又能够很好的思考发现问题,我们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所以我想技职教育对企业自己创新是至关重要的。第三,我认为在当前乃今后,选择职业教育就能够实现就业企盼,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还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不仅在我们这边,在台湾,应该说台湾的技职教育在面向企业,面向社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他们的毕业设计就是拿出产品,拿出成果出来,他们毕业走向职场就能很好走向工作岗位。就业的路就宽得多,所以我们就这次的展会,正如我们杨厅长所说,就要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只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我们整个大中专生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变,所以在我们的展会,在另外一边有一对题词就是“选择职业教育,实现就业期盼”。

  最后一点,尽力更密切两岸技职教育的合作,提高闽台教育产业,扩大社会就业机会。我想在这里把马英九先生去年8月21日接受台湾《远见》杂志专访的一段话给大家共同的欣赏。马英九表示,现在台湾地区学生考不上大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问题是这么多的大学怎么办,有的招生困难,将来是不是让他们退堂,他表示这些大学都没有了,资源闲置也很可惜,一个做法就是招收大陆学生在内岛外学生念书,马英九先生说,香港也是一样,只有八个大县只能消耗30%的高中毕业生,但香港大学还是保留一成的容量给大陆学生,因为要抢好的学生,台湾也应该做同样的事情,大陆13亿人口里面一定有优秀的学生,也应该争取这些人才。马英九先生在记者问他,教育开放下一步的两岸政策是什么时候?他正面响应表示,台湾当局希望教育也能尽快开放,他在竞选的时候,他赴大学的一个教授见他的第一句话就说赶快让大陆高中生来台湾。马先生问为什么?这位教授说增加竞争力。马英九先生认为,这样可以让海峡两岸的青年学生可以早一点交朋友,彼此认识,也有助于海岸未来,也可以解决台湾地区大学招生不足的问题,这三个目标都非常重要。

  当时我录了马英九这段先生的讲话,很受鼓舞,在想09年应该能够实现大陆学生到台湾就业。我想马英九先生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做了很大的变革,我很希望我们在座的台湾朋友,能够转达我们的期盼,希望马英九先生这三个目标能够尽早实现。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我们庄主席对发展两岸职业教育,尤其在金融危机下,如何之提升我们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提升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盼,做了一个深刻阐述,尤其最后对两岸和平统一,和平发展的愿景做了一个美好期望,我们非常感谢庄主席。下面有请中华职教社总干事陈广庆先生发言。

  陈广庆: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次参观的机会,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从以上的女士先生的发言,对我感触良多。特别刚才庄主席的讲话,促进两岸交流工作做的贡献,我感觉通过这次会议,更有助于两岸教育交流发展。我想借这个机会,把中华职教社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中华职教社是1917年由黄炎培、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人倡导发起的职业教育学校,它是以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脱离社会生产,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提出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水平是在1917年提出的。中华职教社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目前在全国有25个省区自治区成立了职教社。省级、地级、县级,甚至还有乡级也成立了职教社。目前中华职教社的理事长是第十届全国人大负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中华职教社到今年已经成立92年了,主要做一些什么呢?大概有这么几项任务。第一,建言献策,中华职教社在全国1779个团体社员当中,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包括一些企业和机构等等,诸多的团体职社中有1400多四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年重点为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的热点和难点建言献策。第二个任务是办学实践。我们中华职教社在各省自身办的学校打着中华职业教育的牌子181所。这个181所当中,重点围绕黄炎培的职业思想,双手冠能,首脑并并用,借用这个思考。

  这些年我们也为总社如何为团体社员服务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说去年我们就把法国的11家企业培训机构请到中华职教社,我们在大陆请了13家大学校长,也是召开类似的座谈会,座谈会以后相互之间签了很多项目。前年我们和韩国针对韩国在华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请了中职学校的校长,和韩国的企业组织了一场活动,与240多家学校签订了合同。

  再有,因为中华职教社,对内是中央书记处管理,地位和工会共青团一样这么一个组织。对外是联合国承认非政府组织,在大陆上30几家我们是其中之一。刚才杨厅长讲,厦门是5个第一,中华职教社是最早涉台组织之一,我们每年都组织职业院校校长到台湾考察。去年我们和台湾共同搞了首届终身教育研讨会,我们计划明年适当的时候继续搞第二次,因为台湾在终身教育这块已经立法,大陆正在立法阶段。

  还有一项就是温暖工程。温暖工程当是时任大陆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针对如何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希望大陆八个民族党派、中央级全国工商联为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做点贡献。当时时任的群众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教社理事长孙起孟先生就针对这个情况提出了温暖工程的概念。提出的宗旨就是为国分忧,为国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提出温暖工程以后,到现在已经是14年了。在2005年,也就说在中华职教社实施温暖工程10周年的时候,我们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大会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先生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华职教社实施温暖工程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对下一步实施温暖工程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因为这是一项公益活动,需要企业家的资助,当场我们接受了香港恒基集团5千万的资助,加上我们在2004年接受上海(湘江)集团的马国祥集团的两千万的资助,我们拿7千万做一个本金,提出了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的概念,当时计划在5年的时间完成100万农民工的培训任务,百县是一个概述。经过第一段的实施我们提出一套理念,就是以服务大局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项目管理运营模式,以动态监管为保障,我们也提出一套思路,同时接受香港××集团的审计来实施温暖工程。

  温暖工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香港恒基集团李兆基先生觉得这个工程不错,又决定增大对温暖工程的资助,当时又捐助了3亿3。也就是说我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接受社会捐助近4亿人民币。和国务院的教育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建设部、卫生部实施温暖工程,加大了实施力度,一共在全国600多个县,也就是到2007年底就完成了100多万农民工培训任务。这项工作应该说得到了当地政府,包括我们受益者家庭,包括受训者农民工,深受欢迎,就业率达到87%以上。我们现在还继续做这个温暖工程,这是其中一项。

  其中还包括大学生再就业工作,包括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包括监狱在押人员的技能培训,包括复转军人再就培训,包括特困生的资助等等。温暖工程的概念涵盖比较广。目前,在座的一位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大家知道统战部的性质,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一个统一战线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心的工作亮点。这是因为有注意到大陆《人民日报》头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的决定,把温暖工程光彩事业作为统一战线三大任务之一,已经引起党和国家政府的关注。福建省中华职教社应该说也在17个县实施温暖工程在福建,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中华职教社,因为我们有几个平台在这里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通过这次恳谈会我在想怎么能进一步加大两岸职业教育的交流。除了每年一年一次的考察以外,我们现在每两年和省政府举办一次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第一次是在重庆,前年是在黑龙江,今年4月20日我们和湖南省政府搞第三届国际职业论坛,我们也欢迎在做的各位参加这个论坛。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面向人人教育,我们请一些联合国的官员,包括世界各国的好的方面的经验广泛的交流。还有一个是我们两年一届搞一个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这的有个奖项是政府教育部门没有的,我们设了四个奖项,一个是优秀学校奖,杰出校长奖,杰出教师奖,还有杰出贡献奖。这也是助推我们所联系的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

  另外我们去年我们连续搞了两届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论坛。我们去年搞了一个论坛,全球创新型经济论坛,应该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感觉到面临611万大学生的就业,包括原来留下来的没有就业的,将近700多人就业,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严峻,从现在中华职教社包括地方职教社都在不遗余力想办法,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这是我们中华职教社继续做的工作。

  我给大家介绍的还有一个,中华职教社,中国大陆有一个八个民族党派工商联加上中华职教社也是一起搞了一个民办教育协作网,这个网也搞了14年,这个是一个网刊,主要针对的是民办教育。这个还是各民主党派的一个合作平台。我介绍这些内容供大家参考,在今后可能的情况下,我想对大陆对台方面,还有一些什么,听听大家的高见。职业教育研讨会应该说福建省已经搞了14届,还有什么好的思路。如果说以民触官,政府方面的不便操作,民间有什么可以值得探讨,我想大家一起再商量。

  给大家介绍情况,同时也欢迎出席这次恳谈会在座的各位,有机会到北京中华职教社作客,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我们中华职教社总干事陈先生,给大家对我们中华职教社的历史,和我们的工作任务,我们的活动方式,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做了一个精辟的介绍。非常感谢陈总干事到这里做这么一个精彩的发言。下面有请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教育文化召集人李建兴先生,做我们这次恳谈会的总结发言。

  李建兴: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贵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让我最后做一个总结,实在不敢当。这样的座谈会,好话前面都说完了。我觉得这一次能够参加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的展览会,同时,在今天下午参加这个恳谈会,而且有一段时间给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觉得非常非常荣幸。

  两岸的高等职业教育各有特色,各有优点。前面有几位大陆的朋友,很客气,很谦虚地说,大陆的职业教育有一些问题有一些缺点需要改进。其实,据我所知,台湾的职业教育虽然起步不算太晚,但是使现在台湾的职业教育仍然充满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为社会不断地在变化,职业教育本身很多缺点也一步步曝露出来。必须要经过不断地改革。所以,尽管这样,我们两岸的职业教育都存在许多问题,许多改进。但是,我们透过交流,透过两岸的访谈,多交换一些意见,说不定我们可以把一些问题相对地减少,同时突出我们各自的优点,让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够同步前进。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把我的意见浓缩为两点。

  第一,到底职业教育要怎么办,才能把它办好。

  根据我在台湾教育部工作,有12年4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我在台湾的教育部都是负责政策导向方面,政策拟定方面。因此,在这些方面,我愿意提供几点意见给在座的各位朋友做参考。

  第一,我觉得要发展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必须要有专管的单位,比如说我们国务院的教育部,比如说我们省政府教育厅,以及我们地方或者县市政府等等。必须要有职业教育的专管单位。过去,教育部开始的时候,在50年代我们没有专管的单位,但是后来台湾教育部成立了技术及农业教育司,有一个专司来管,在省市级一样的有专门的单位。有专门的单位来管有什么好处,它的重要意义在哪里?有专门的单位来主管这项业务的时候,自然就有人经常为它献技绸缪,帮它规划。然后,必须每年的年度预算要有相当的经费来作为资助,作为发展必须的。

  各有都知道,办事情,有钱不一定能够办好,但没有钱万万是办不好。因此,有一个专管单位,在行政单位来引导,这个是技职能够成功的很重要的先决条件。我想在大陆这一方面大概也都具备了。不过,怎么样在人的方面,钱的方面,多加充实,为它做更多的事情这是必须的。

  第二,我觉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完整的体系。台湾的职业教育发展已经长达四五十年的时间。这四五十年的时间里,就现状来讲,初中毕业,15岁的孩子他可以进高职,其实高职是分很多的。农工、家事、水产、海事、法律很多很多方面。除了高职以外,另外还有一个叫五专,就是从初中毕业以后再念五年制的专科学校。这种是第一季。第二级就是所谓专科学校后,二季、四季,也就是高中高职毕业再去念两年,或者念四年的。另外,我们还有科技大学,科技大学基本上是四年制的,当然它还有后两年的二季,同时,加上硕士班,加上博士班,都有的。

  我这样强调的意思就是说,职业教育的发展,它自己本身必须要有一个满足性的完整的一个体系,让一旦从初中毕业以后,进入高职,进入职业教育的孩子,他一样跟其他的一般普通教育的孩子一样,都有取得大学毕业的机会,甚至取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机会。因为,我们都知道,人都是往高处爬的,不能说在十五岁以后,一旦念职业教育之后这孩子路就已经人家把他划掉在这个地方为止。这是不好的,技职体系也不能充分发展。其实,念职业教育以后,将来还是有机会转到普通大学,甚至转普通大学的硕士班,博士班,这个路是完全畅通的。这也是职业教育能够成功的很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之一。

  第三,职业教育一定要跟整个社会的需求,跟整个社会的变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普通教育的反应可能要慢一点,但是职业教育绝对不行,职业教育要快速地反应。因此,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里面,设什么科,甚至设计什么学校,设什么科,设什么系,这些都要反应社会的需求,要快速地反应,该停班,就要停班,该增班马上就可以增班,这个反应快速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很重要的条件。

  第四,就是课程。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他学什么东西,这一点是职业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像我们在座的(李福登)李校长,他自己组织过很成功的高雄餐饮管理学院。他课程设计基本上三年制课程,大家知道这个三年制课程是来自德国的很成功的学制。教学、实习、教学交互前进,像一个三明治一样的。这种职业教育在课程的设计上非常有特色。

  再下来由于师资。职业教育的老师,职业学校的老师比一般学校的老师,只有更重要。基本上他有两种本身,一种是专业的知识,另外还有专业的技能。老师还要能操作,不是光讲理论的,不是光口头解说的,老师必须能够亲自来领导学生怎么样操作的。这种实用的技能在师资条件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台湾来讲,我们这方面,老师的升等,比如说大学或者学院的老师,从讲师到助理教授,副教授,到教授,他升等的时候,不存在写论文。有时候,他可以拿他实物的经验,实物的技术性的报告作为他升等的一种方法一种途径,类似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发展上必须的。

  第六,就是建教的作用。我们已经有校企合作了。台湾的技职很重视,创新育成中心,也就是请企业单位到学校里面来,设立创新育成中心,由学校提供适当的场地,给他来做发展企业相关的研发工作。由学校的老师甚至学生来协助企业,满足把在研究工作的需要。这样就互利互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很好的模式。

  最后一点,评鉴工作。评鉴工作,基本上要不定期的和定期的来对职业学校进行评鉴。这个评鉴里面,评鉴之后作为政府将要补助经费的重要的参考依据,或者是对学校招生的一个依据参考,甚至对这个学校要不要退场转型的一个依据。类似这些都必须,有进有退,学校如果没有办好,该怎么样改进的,透过评鉴才能做到很客观的标准。

  我觉得,就这几点,就我个人在教育部的经验,我觉得职业教育的成功,这几个方面都不能缺乏。

 

  在第二点上,我有几点意见对未来的交流,觉得福建省跟台湾将来的交流,有几点,大家都已经做了,各位老师和校长都提到了。不过,可以来扩大办。

  第一,我觉得这几天的展览会,或者台湾叫做博览会,类似展览会也好,博览会也好,让很多的学校,很多的厂商一起来参加,来考虑彼此的需要,甚至加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了解等等。这种展览会或者博览会在台湾都是固定的。在两岸交流也非常需要,透过这种方式来办理。

  第二,我觉得两岸的关于主管职业教育的行政和领导要互访。很多领导是决定政策,决定方向的,如果领导有开明的政策,有很好的构想,然后来推动这个工作,我觉得这个已经是成功了大半了。所以,类似这些教育行政人员,或者是职业教育的学校校长们也能够经常不断地交流互访工作,我想彼此互相观摩学习也是必要的。

  第三,学校方面建立姐妹校,建立合作的学校。刚刚几个学校他们跟台湾的一些学校都有合作关系了,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种合作的关系要加强实质的交流,希望能够发挥实际的功能。这样的话,我想学校的合作就一定能够产生某种功能上。

  然后,就是老师的互访,尤其是老师的研究和进修。事实上在台湾也有很多很多这种研究单位、中心等等,学校当然也可以,组成一个老师的访问团,或者研修团,集中在某一个学校,或者分散在某些学校,或者集中在某一些研究中心等等,这些都能够使老师在第一线的受益,一定会嘉惠给孩子嘉惠给这些学生

  最后一点,就是学生的方面,过去我们做这种几天的访问。其实,我觉得办夏令营,甚至集中在某一个学校比较长时间的观摩学习这种方式都可行。我自己也有一个海峡两岸文教教育武学会,我是担任理事长的工作。我们经常办一些像长城夏令营,阿里山夏令营等等,这些孩子到台湾去也好,或者到北京去也好,他们都会直接受益很大。因此,我想职业教育在这方面也是可以加强的。

  最后,回应一下刚刚庄主席的很感人的提到涉及中国学历采任的相关问题。这一件事情的确是大陆这边很关心,其实台湾这方面也是一直积极地推动当中。据我所知道,马先生在选举前,他曾经四次地提到关于在他当选之后,一定要采任大陆学历。选过之后,他也把这沿事情作为最重要的承诺之一,积极地推助教育部,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实现。不过,快近一年以来,因为台湾基本上是一个以法行政的社会。所以,关于采任大陆学历这个事情必须要经过立法院的立法通过。这里面牵涉到两岸人民关系条件,牵涉到大学法,牵涉到专科学校法,这三个法在立法院通过之后,然后这个事情才能实现。

  也许在现在教育部所发布的三县六部的原则里面,规模比较小,不过,从规模稍微小一点的开始,逐步逐步地扩大,将来也可以预计的到的。所以,我想这个事情,刚好跟目前个人的工作上,我也是对马萧进行的政见各方面在积极的催促当中,我想应该不会让诸位失望。这个时间,如果立法院能够很快地立法通过,说不定今年暑假之前就成了事实。万一,当然这是最不希望的,立法院不能够如期处理完毕,可能要耽搁到明年也说不定,这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很不希望这样子。但是,的的确确马先生他非常注意这个事情。

  最后,敬祝各位女士和各位先生身体健康。祝这次大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刚才李先生对我们这个恳谈会做了非常好的总结发言。尤其我们李先生对我们职业教育的体系做了一个完整的阐述,对我们两岸的交流,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并对以后,将来我们大家一起企盼的两岸的学历互认,学分互认,这么一个将来我们都希望能够早日做到的事情,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我们今天的恳谈会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应该说非常地圆满。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候里有12位专家做了发言。其中有来自国家教育部,有我们省教育厅的高层领导的一些政策性的说明,有来自我们中华职教社的来自北京的总干事,关于我们这个社团的一个解释。有来自我们台湾院校的,关于他们院校情况的一个介绍。还有来自我们大陆院校的,尤其是厦门的一些院校他们正在实验中的一些情况,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些情况。甚至还有来自于我们厦门最大的企业的关于企业对技术性人才培养需求的一些要求,一些说明。所以,我们大家在今天下午的恳谈会上得到了各方面的一些资讯,使这次展览会内容更加丰富。使大家到里这里来,各有斩获,不虚此行。我们大会组委会也相信,今天的研讨会、这次恳谈会应该是两岸多年来的深入交流合作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深化。也可以说是一个进入了一个更加友好的阶段。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实现互补。两岸完全可以实现双赢。我们的门可以越开越大,我们的路可以越走越宽。我们两岸的和平交流应该可以更好地更早地水到渠成,这一天会早日到来。

  也感谢今天大家的参与,因为时间有限,没有组织大家自由发言,让我们留下一点遗憾。在下一次的展览会上,我们将召开更高层次、更好质量的恳谈会。谢谢大家!(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览会
· 教育部2009年第9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 教育部2009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 教育部2009年第5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 教育部2009年第4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 教育部2009年第3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 教育部2009年第2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 教育部2008年第1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议程
· 教育部2008年第1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图片实录
· 教育部2008年第1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