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5年第12期 > 工作简讯
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工作会议召开
2005-12-16    

字体大小:

  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工作会议于9月27—29日在贵阳召开,会议由贵州大学承办。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交流各分委员会的工作;(2)审定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专业规范和物理基础课程基本要求;(3)介绍“十一五”期间教材建设的思路和措施;(4)总结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5)对下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建议等。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秉林教授,副主任委员吴思诚教授、许敖敖教授和李师群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吴思诚教授、李师群教授和李向东教授分别介绍了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天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工作,重点通报了“物理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规划”、“物理学专业规范”、“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实验物理课程基本要求”、“天文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天文学专业规范”的修订情况。

  大家认为,各分委员会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按照教育部高教司通知精神(教高司函[2003]141号)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了解国际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动向以及国外物理学科、天文学科和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基础课程设置的情况和教学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对我国高校物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学分要求、教学情况、师资队伍情况以及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明确了以面向大众化教育为基点,分层次指导为原则的思路,制定了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专业规范和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在高教界的不同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做了多次研讨和修改。全体委员对这些报告进行了审查和修改,并一致同意将这些报告报送教育部。

  顾秉林教授回顾和总结了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归纳如下:(1)根据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对我国各类高校的物理学、天文学和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的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2)完成了物理学、天文学两个学科发展战略规划,物理、应用物理、天文学三个学科专业规范,大学物理、大学实验物理两个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3)参加完成了理科基地和工科基础课教学基地的评估,国家精品课程的推荐和评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4)组织了若干次全国性的物理教学与教学改革的学术研讨会,教学成果经验交流会,教师培训活动;(5) 参加并推动了物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参加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评选和“十一五”教材规划的推荐工作;(6)整顿规范了隶属期刊《物理与工程》和《物理实验》,建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站等。

  委员们畅所欲言,对本届委员会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教育部的专家组织,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战略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和支持,包括: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培养质量,如何分层次办学、体现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问题;在国家实施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下,高校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物理学和天文学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应怎样发挥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如何进一步探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如何建立确保教学质量的机制等。(2)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更好地落实学科专业规范和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积极推广优秀的教学成果;推进教材建设,包括组织和推荐资深专家编写高质量教材,并建议从国家层面采取有效措施立项支持教材的编写、现有优秀教材的修订以及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等。(清华大学高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