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0年第9期 > 工作简讯
第二届国际数学化系统仿真与教育科技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2010-09-08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会议现场 

 

  7月16日-18日,由清华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创新教育实验区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化系统仿真与教育科技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11个国家的220名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次会议突出两大主题。一是展示先进的教育科技资源,国际知名专家 Seth Chandler 博士及7名国外专家、教授分别做了学术报告。其中,正在中国东北大学任教的Barend Marius ter Haar Romeny(罗百一)教授以丰富的医学图像处理研究和工程教育实践,论证了先进科学技术对教学和科研的推动作用。这一主题使与会者深刻了解并感受到了人人、时时 、处处都能够利用全球最前沿的数学化科技工具,跨学科、跨地域地整合教育与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利用先进的科技资源,实现学习与产品开发的效能。

  另一主题是创新的教育模式,这一主题由学生团队展现。学生们不仅展示了他们利用先进的数学化工具所做出的产品模型,而且展示了各个团队完整的学习过程。学生走上国际讲坛成为本次会议最大的亮点。

  上台进行展示的高校包括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建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展示的作品包括太阳系运行模拟器、全球预警系统、检测系统、降噪系统、地震紧急避难器、LED控制系统、水压检测系统、智能逃生窗、井下救援设备、音乐分析系统以及中国五行理论的数学探究和教具开发等。这些项目的选题都来自学生自己的团队,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但都是在近3个月的相同时间里,经老师指导由学生自主完成的。

  这种基于项目的“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说明,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把照本宣科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学生驱动、利用先进教育科技和工具、基于项目的研究型主动学习的模式上来,以此启发、引导、挖掘蕴藏在年轻大学生中的巨大创新潜力。本次大会名誉主席查建中教授认为,中国要实现教育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白云的发言代表了所有走上论坛学子的心声:“我们从有创意到实物加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今天所展示的作品,不单单是我们一组学生的心血,我们背后还有着一个强大的团队,那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正是由于他们,我们才得以充分挑战了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够把我们的创意发挥到极致。我们很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是一个整体的团队,少了谁都不可以。我们曾经是这个学校当中最平凡的学生,我们很自卑,甚至不敢上台说话,我们每天想的都是考试成绩。但是,我们遇到了顾学雍教授(本次国际会议的主席),他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鼓励、启发,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数学家、科学家,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支持,更是一种尊重。”

  荷兰学者高汉博士对学生们的表现感慨颇深,他说:“很多人经常跟我说中国学生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中国学生没有创造力。通过这个会议,我们发现,其实中国的学生一点也不缺乏创造力。而且,这些中国学生甚至比西方的学生更好,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要比西方的学生更扎实。真正好的教育正像查教授所说的,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从而成为更加出色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在沪举行
· 基于微机的机电实验系统的研究
· 超算互联网与高性能计算论坛成功召开
· 基于DCS系统的AES算法应用与研究
· NS2下TORA协议的纠错和仿真
· 北理工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立项
·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 出租车空车搜索多主体仿真模型
· 三相四臂逆变器的仿真设计
· 非合作目标对接机构缓冲分析与仿真研究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