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0年第1期 > 教学研究
以创业为导向,嵌入企业行为的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
2010-01-05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王忠勇教授

字体大小:

  一、背景和意义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2008年制定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应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结合专业教学的创业活动,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方面,高校的学生分配不出去;另一方面,企业又招收不到他们需要的毕业生。人才市场留给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甚至要求学生毕业时就有"工作经验" ;企业埋怨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理论知识传授过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缺乏,高校也常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而学生对新形势下IT行业人才需求不了解,职业取向茫然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学生一旦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就束手无策,没有或者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和信心,只知就业,不知创业。

  如何使高校毕业生尽快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如何使高校毕业生快速走上创业之路,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在国外,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活动比较成熟,他们以小组互动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开展联系真实企业的创业活动,让学生获得"近似的创业经验"。澳大利亚的学校则开设创业课程,如工程设计与管理、风险基金介绍、公共关系等。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有175所高校开设有创业课程,而现在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已达500多所。而现阶段国内高校主要通过学校的社团组织创业大赛来推动创业教育,这种以比赛形式的创业活动,由于没有正式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学生的覆盖面较低。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特点是关注创新多,关注创业少。

  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创业教育引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方案应加强专业导向特别是行业教育内容,让学生有明确的职业取向;培养方案应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纳入创业教育内容,使学生对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有所了解;培养方案应嵌入企业行为,通过模拟企业运作,缩短学生踏入社会后的适应期。因此,我们设计了以创业为导向,嵌入企业行为的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创业,我在创业,我能创业"的意识。

  二、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为了有助于学生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我们所设计的以创业为导向,嵌入企业行为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三阶段嵌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信息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运营模式,掌握从业的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其改革思路是:

  1.培育企业理念,放飞创业梦想

  对IT人才市场的分析表明:表面上看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用人单位找人更难。大学毕业生远远达不到过剩的程度,问题在于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太少。这些现象凸现出学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改革的重点要围绕让学生了解:信息产业现状、该行业能提供哪些就业岗位、具体到个人更适合在哪些岗位等,即要通过该模式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信息行业需要什么,IT企业急需的人才是什么样的,明确毕业后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

  2.立足学生兴趣,体验角色特征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因专业而异,因人而异,因人才市场的需求而变。目前,电子产品的成活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的产生越来越快。因此,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来应付未来的工作需要,困难将越来越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有关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质量控制、工程师认证、专利申请、工程管理、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的企业知识等。由于企业的岗位不同(例如,总经理、项目经理、销售经理、财务经理、技术人员等)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也不同,在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上体现以技术为主,以职业取向为目标,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职业定位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

  3.仿真企业行为,夯实创业基础

  创新依赖于知识,而创业不仅需要对技术的高度敏感,还依赖于对现代企业行为的了解、依赖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需要了解如何把技术创新转化为产业等一系列问题。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此重视不够,使学生较多地关注创新而忽视创业。目前,虽然各高校举办了不少创业计划大赛,有关教育部门也举行了类似的创业奖赛,但这种比赛,只有少数同学参与,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够,它只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和推广的起点和抓手。因此,本模式改革的主体就是将这种创业教育以必须获得的特色学分作为要求,将企业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想嵌入到教学过程中,较为系统地给学生传授企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并通过实践环节,在仿真训练中获得实战经验,真正做到零距离就业,使以该模式培养的人才更受企业的欢迎,并具有将创新转化为创业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定位

  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他的企业模式创新概念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是企业的创新之一。本项目所采用的"企业行为"是以开发新产品为目标的技术创新运行模式。模式的实验对象是: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因此,"嵌入企业行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是:培养电子信息工程类的具有创业精神的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兼备为追求。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基本知识,而且要熟悉IT行业人才需求、运行机制、产品研发等环节,并具有体验企业运行的经历。实施过程是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模拟公司运作,在市场中寻找拟开发的项目,通过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确定开发对象,然后把项目开发成功,并要做好市场营销、项目推广、专利申请等工作,学生必须完成从立项到推向市场的全过程。每个学生在公司中担任一个角色(例如,经理、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等),体验企业中不同岗位的作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提高综合素质。

  四、培养方案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是本实验区的实验对象。基于这类人才的特点,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熟悉IT企业运营机制、完善知识结构和突出工程应用能力。

  该模式培养热爱祖国,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掌握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维护、运营的工程型人才;使学生成为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适应新技术、了解新知识、掌握企业运行的广泛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初步将创新转化为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嵌入IT企业行为的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电子信息工程类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框架下嵌入了IT企业运行机制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具体设计为三个阶段,分别嵌入到该专业教学计划中,详细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通识教育:嵌入IT企业行为的理念

  模式的第一阶段嵌入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该阶段主要嵌入的对象是以"行业/企业通识教育"为主的讲座,如"信息技术概论"、"电子信息前沿技术"、"现代企业组织行为"、"IT企业的发展战略"等,通过这些讲座的开设,使学生能由浅入深地了解信息产业岗位的基本情况、从业的基本技能、行业的发展及所需的先进技术等。

  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指点迷津,昭示前景,激发热情。通过该阶段的培养,使学生了解信息行业各主要学科领域 、发展历程、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了解电子信息类工程所面对的学科/专业是做什么的?这个学科/专业在科学上很重要吗?这个学科/专业涉及的行业实际上是干什么的?它和别的学科是什么关系?它的发展前景怎么样?有我们的用武之地吗?它需要怎样的知识结构?怎样才能学好这个学科/专业?企业对该领域知识的需求是什么?等等。

  第二阶段,岗位教程:嵌入企业岗位知识

  模式的第二个阶段嵌入在学生的第二学年。该阶段主要嵌入的对象是以"工程设计和管理"为主的课程,如"项目管理"、"市场营销"、"文秘文档"、"专利申请"等,学生可以根据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不同的角色和兴趣来选修所学课程,以满足企业运行中所需要的知识。

  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素养,储备知识,完善结构。通过该阶段的培养使学生不断了解企业各角色所需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完善知识结构。该模式有意识地加速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创业还是择业,在该阶段获得的知识必将是他们今后工作和进取的宝贵财富。

  第三阶段,仿真实训:模拟企业运作

  模式的第三个阶段嵌入在学生的第三学年。该阶段主要嵌入的对象是企业运行模式(主要体现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过程),倡导的主题是"个人融入团体,实践成就未来"。该阶段的主要运作模式是:让学生以组队方式开展工作,完成工程项目从研发选题到产品成型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一个队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指定一名教师"离岸"远程指导,指导以"付费"(虚拟货币)方式进行。按照经理、财务经理、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秘书等职务分工,但是所有人员都参加技术工作。企业通过自建网站发布开发和销售进程的情况。

  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仿真实训、积累经验、夯实基础。通过本阶段的培养,使学生理解并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包括各种工程设计所起的作用;从社会和伦理道德两个层面论述立项的依据;描述管理结构的类型,论述选择项目管理方式的理由;了解项目分工和合作的方式及重要性,通过实践对所担任的角色有较深的理解;撰写面向同行和"用户"的文档、报告、演讲等材料,能够以准确的、合乎技术规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意见;完成有组织、有预算的信息项目研发任务。在该阶段所获取的经验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进取中脱颖而出。

  在第三阶段实施结束后,学生针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包括素质、知识、能力等)可以进行自我完善和补充,使得在该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能更好贴近企业的需求。

  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三阶段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也是该模式实施的重点。该阶段具体的培养方案设计体现在三个方面:培养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

  1.培养体系

  ① 寻找特色项目

  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来设计项目。学生,特别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培养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完成从创新到创业的过程。信息类专业知识淘汰的速率越来越快,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存周期越来越短。创业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生存能力"。

  实验区的宗旨是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嵌入企业的运作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后,不但具有创新能力,更具有将创新作为创业基础,尽快达到创业目的的能力。目前,在创新和创业这两个方面,创新更加受到学生的重视,而对创业则基本没有概念。传统课程的设计也基本从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角度出发,很少关注学生的创业能力。本实验区的实施拟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努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生存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能使企业有生命力的特色产品(即有卖点)作为要开发的项目,然后完成设计,最后走向市场。

  ② 组建工作方式

  学生以团队方式开展工作。团队要完成工程项目从研发选题到产品成型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一个队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指定一名教师"离岸"远程指导,指导以"付费"(虚拟货币)方式进行。按照经理、财务经理、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秘书等职务分工,但是所有人员都参加技术工作。企业通过自建网站发布开发和销售进展情况。

  团队各成员要了解项目分工、合作方式以及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每个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均扮演一个具体的角色,通过实践对所担任的角色有较深刻的理解,角色可以在运行过程中交换。

  ③ 仿真企业运营

  学生自行以团队方式组建模拟公司,将市场调研、项目选择、财务管理、营销方案制定和运作等环节作为实践的主要要求。在此过程中,通过讲座、教师指导等方式规范企业管理过程和技术开发过程(如ISO 9000系列、电子行业标准、电磁环境保护标准等)等。

  ④注意行业标准

  实验区灌输了ISO9000认证体系和电子产品质量与安全认证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和电子产品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电磁干扰等方面的要求有感性认识。

  ⑤申请产品专利

  实验区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做出了界定和权益归属的规定,并通过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掌握专利和软件著作产权申请的方法。

  ⑥发布产品信息

  实验区在适当的时候举办"科技产品交易会"展览模拟企业的研发产品。交易会邀请企业和家长参加。要求各模拟企业对所开发的产品的功能和应用前景做出一份简要的、能代表本企业文化和特征的招贴(类似于广告),扩大产品宣传,吸引投资者。

  2.评价体系

  实验区对模拟企业的项目评价指标包括5个要素:市场调研;项目论证;项目管理;项目开发;市场推广。即在项目结束的时候要有能反应上述要素的材料并且看到开发的实体。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完成实体的开发,该"企业"的得分会比较低。在此情况下,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队员应该提供能反映项目5个要素的工作和贡献的详细记录。学生成绩的评价根据开发产品的创意、卖点、完成情况、团队形式的工作报告和答辩等给定成绩。

  项目前期和中期必须提交的材料

  开题PPT文件:应包括早期初步确定的若干项目以及从若干项目中确定所开发项目的讨论和论证;

  财务预算报告:根据经费(含实际货币和虚拟货币)情况提出的财务计划;

  市场分析报告:包括对市场的调研情况叙述和市场情况分析;

  项目设计报告:包括项目模块的组成、设计原则、指标等内容;

  关键技术问题解决方案报告:包括对存在问题的描述、解决方案的讨论、实际的解决方法和实施效果;

  研制报告:根据设计报告所做的研制总体情况描述,对各成员的主要贡献做出介绍,并报告对质量控制所采取的措施;

  网站报告:包括网络的主要内容和维护刷新情况,提供若干页面作为说明;

  项目所有成员的项目进展记录本。

  项目结束应提交的文件

  测试报告:如果是硬件,应对照设计指标描述硬件测试结果;如果是软件,应对照设计功能描述测试情况,提出项目最终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方法;

  财务决算报告:含实际货币和虚拟货币,对实际支出情况和预算情况做出分析,说明原因;

  营销报告:针对开发结果的功能和成本做出营销方案;

  实物:提供能演示的硬件或软件;

  招贴:用150个汉字对所开发的产品做出描述以吸引技术买方购买。

  从仿真实训过程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查学生对项目开发的全过程的理解和体验;

  考查学生从社会和伦理道德两个层面项目设计的立意;

  考查学生对自己的项目所选管理方式的理由;

  考查在团队中各角色任务的完成情况;

  考查学生撰写面向同行和"用户"的报告、演讲等材料的文字表达能力;

  考查团队完成有组织的、有预算的电子信息类产品研发任务情况。

  3.管理体系

  ① 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明确教师在本实验区的职责和作用。学生在本实验区体验的是创业素质的训练过程,其目的既不是理论学习,也不是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较重视学生的结果,即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手段,只要达到规定的指标和目的,就可以获得认可;本实验区的教学则更侧重过程,对结果的评价相对较低,所以要对学生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的各环节予以高度关注和考察。指导教师包含授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

  ② 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根据"企业"的项目论证和预算情况,学院拨付一定经费,经费包括实际货币和虚拟货币。实际货币用以购买元器件和易耗品等,虚拟货币用于支付教师指导和讲座等费用。不允许学生在超预算的情况下,自行出资完成项目。如果发生超预算情况,必需提交报告争取经费或提出其他解决方案。

  ③ 现有资源的利用

  学院提供各种仪器设备等资源供学生使用,但是必需支付虚拟货币,使学生对预算和财务管理形成概念。

  ④ 知识产权的保护

  实验区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对可能产生的专利和软件著作产权等知识产权做出了界定和权益归属。

  五、实践效果

  本培养模式始于2005年,对2004、2005、2006级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几百名学生进行了教改试点,取得了初步的实践成果。学生们开发了无线遥控门铃、飞机充电车保护系统、人体红外感应灯、电脑专用节电插座、卫浴循环节水器、多功能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器、无线电磁寻找器 、逍遥U电子商务网、校园百事通等产品。通过该培养模式的实践,使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与重实践、倡导创新的环境中成长成才。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发明与创新实验,在许多国内外重大比赛,例如国际ACM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河南省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近两年获校级以上奖励数十项,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已毕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有些学生开始探索自主创业的道路。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专业素质

  ①  跨学科知识体系

  使学生不仅在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得到提高,同时也对产品设计、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② 行业标准与政策

  使学生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近年来与本行业有关的国家政策与方针。

  ③ 知识产权保护

  使学生对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概念、管理、法律法规等具有基本的了解。

  2.综合素质

  ① 学习热情高涨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出乎意料,尤其是第三阶段企业行为仿真实训的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激情,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② 团队意识增强

  由于该模式模拟企业运营强调的是团队,教师考核的是团队的整体状况,给出的是团队成绩,使得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同学间的合作,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③ 社会体验深刻

  学生在完成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技术开发和营销策划等过程充分认识了我国信息行业发展的现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在模拟企业运行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与创业的艰辛,加速了学生的社会化。

  ④ 表达能力提高

  在实践过程,学生们通过参与市场调研、产品展示、工作会议、开题报告、最终答辩等环节,对问卷调查、广告设计、文档整理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自信心增强,在各种场合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结束语

  嵌入企业行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纳入正常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这是一种尝试,该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要求所有大学生都去创业,但要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勇气、素质和能力。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

  1.培养体系

  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学校和学生具体情况的培养体系,包括组织形式、学时安排等,是目前我们仍在思考的主要问题。

  2.知识结构、知识点

  通过本模式的实践,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有哪些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等,依然值得深入探索。

  3.基地建设

  在建设配套的实验室以及与本地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共同承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等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4.如何让学生发掘创业机会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发掘创业机会提供必要的环境和帮助,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院系以及教学、科研、行政、党团等各方面乃至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如何让学校和企业形成共识,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仍然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点击查看 希望2010——校长书记新春寄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工程院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大趋势”
· 重要会议!事关郑大“双一流”建设与河南医学院新校区规划!
· 郑州大学,迎3位副校长
· 郑州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行政管理人员(博士)公告
· 郑州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辅导员(博士)公告
· 郑州大学迎来新党委书记
· “双一流”高校,迎新党委书记
· 别荣海同志任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来郑州大学调研
· “郑”等您来,“大”有可为|郑州大学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2023年优青(海外)项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