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7年第4期 > 研究报告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
2007-04-20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及规范研究课题组

  一、构建“办学定位准确、既竞争又合作、行业特色显著、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专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从东部到西部,从陆地到海洋,我国已建成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使国内油气资源供给发生了由建国初期严重短缺到后来几十年自给自足的变化,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石油消费大国,石油供给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石油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国家石油安全的问题愈加突出,油气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实施新的能源战略,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石油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油气资源的竞争,以合理的经济代价,建立长期安全稳定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全球石油供应体系,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石油战略的实施提升了它的学科专业的战略地位,为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服务要求。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几十年行业办学的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形成了显著的行业特色,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新世纪,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高等教育由传统管理体制上的行业教育,转变为供求关系和服务面向上的行业教育。这种变化与始于1998年的国内两大石油集团重组改制和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发生在同一时期。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又接踵而来。在短短的五年左右时间里,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高等教育经历了自身管理体制的变化、石油行业经营战略的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时期的变化。三个方面的变化形成了三种作用力,使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特殊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一些既现实又长远的一些问题。

  首先,管理体制变化了,但供求关系没有变,为行业服务的办学宗旨也没有变,那么如何在新的体制下传承与石油行业的紧密关系。第二,面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和需求,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应当采取哪些战略性措施与之相适应。第三,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如何处理好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为行业服务与为社会服务的关系。

  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工业发展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两个大的方面。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厉行节约、建立储备”十六字方针和实施“市场开拓、跨国经营、低成本发展、科技创新和持续重组”五大战略,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应有如下表述:

  构建“办学定位准确、既竞争又合作、行业特色显著、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专业体系。

  ·发挥传统的行业办学的优势,建立产学合作办学长效机制,创新办学模式;

  ·办学定位准确,人才培养多样化,突出精英教育,创建专业教育特色,注重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

  ·主动适应石油行业发展战略需求,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

  ·建立规模协调约束机制和专业评估发布机制,以满足行业需求定制教育规模,合理发挥资源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

  ·保持现有学科专业点布局,制定较高起点“专业规范”,促进合作与竞争;

  ·强化学科专业在学校办学中传统的核心地位,保持学科专业教育资源的传统优势,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

  ·坚持石油行业精神教育,坚持校企双向参与,为石油行业培养和输送优秀毕业生,显著提高生源质量;

  ·重点建设研究型学科专业点,提高基础研究、超前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以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着力点,建设学科专业的“人才高地”;

  ·抓紧学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扩大开放办学,多种形式引进人才和智力,提高学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以“共建”为契机,建立产学合作办学新机制

  在长期行业办学体制下,石油高校的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得到重点建设,建设了一批重点研究室和实验室,同时,与石油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产学双向参与,共同培养人才,合作开展科研,成为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一大特色和优势。但这种特色和优势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管理体制上的,是从体制上产生的必然结果。

  管理体制变更后,学科专业建设受到了不同方面影响。首先是建设投入的影响。虽然在高校管理关系划转时,教育部将其列为“保护专业”,但只是一种不经批准不得撤销的保护。由于高等教育经费普遍不足,对于这种工业类的专业性较强的投入需求较大的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的投入难以为续,近几年投入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是校企关系的影响。过去是系统内的校企关系,现在是社会上的校企关系;过去有行政手段的约束力,现在趋向于按市场供求关系办事。这种关系的变化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在新的关系机制尚未成型之前,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第三是缺乏行业统筹的影响。在过去行业办学的体制下,那些行业性比较强的学科专业能得以统筹管理。但现在由于行业管理的缺失或不到位,这类学科专业在各校间由于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难免出现各自上规模和重复建设的问题。虽然这种转变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的机制,但有组织行为的行业调节也是不可缺少的。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的办学要植根于石油行业,要依托行业办学。同样,石油行业需要依赖于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那么,消除体制变化带来的影响,加强各学科专业点间的联结,“共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共建”已经成为校企的共识,中国石油集团已启动“共建”程序,以“共建”的形式加强石油大学等重点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的建设。以“共建”的形式为“保护专业”赋予实质性的内容,通过“共建”的形式建立产学合作办学的新机制。通过“共建”所产生的行业影响也可以加强各学科专业点间的联结,形成新的条块结合。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与石油行业的历史渊源和天然联系,以及校企双方在学缘和地缘上的有利条件,加上校企共识和高层领导重视,将使“共建”列车快速出发。因此,现在已不是要不要“共建”的问题,而是“共建”的目的和目标的问题。作为工业部门,参加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高校学科专业的办学,通过参与办学施加影响是一种国际惯例,同时也是为了整合企业外部资源,建立战略联盟。因此,企业参与办学虽然有社会责任的考虑,但更多是有回报要求,而且是着眼于长远的回报要求。作为企盼社会参与办学的高校,获得经费来源不是“共建”的唯一,目的是建设新机制,目标是建立长效机制。

  因此,“共建”不是一时一事的,应是一个连续的事件。高校要抓住“共建”的契机,在建设产学合作办学新机制上下功夫,在“回报”的时间和效果上下功夫,通过“共建”建立起产学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