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6年第5期 > 研究报告
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Ⅳ.心理学专业的战略目标和建议
2006-05-16    

字体大小:

    一、战略目标

    科学是人类认识无止境的前沿,又是无穷尽而可持续的资源,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其中的核心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制订本世纪学科发展战略和选择战略目标时应立足于以下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要围绕解决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心理学中的基础和应用基础问题;二是要瞄准和解决能推动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心理学课题。在世纪交替的前夕,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存在一系列紧迫问题吸引心理学家去参与。我们拟定发展战略主要以下面三点为指导方针。

    一是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将来。所谓立足于现在,即充分认识目前我国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尤其是对近年来新设立的心理学本科专业点的发展形成一个指导性的意见;而着眼于未来,是指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目前已有的基础,对未来几年心理学专业发展应该及所能达到的水平、对心理学专业发展的规模有个大致的估计。这里,起码要对近两年来心理学专业点的增长率有个定性的评价。同时,也要考虑由于社会对心理学需要的日益增加,除了以往的心理教育与咨询及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外,公安、司法、军事、体育、航空航天、医疗、社会保障与人口健康等领域也越来越需要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战略中应该体现未来社会不同领域对心理学的需要。

    二是既统领全局又兼顾局部。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战略,当然要统观全局,即要有一个全国性的心理学专业发展战略规划。但更重要的是,应考虑不同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情况,应该鼓励不同的院校扬长避短,形成特色。要尽量避免一些地方院校不考虑自己的教学条件和社会需要盲目扩展心理学专业方向和扩大招生规模。

    三是发展、巩固与提高三者并重。目前,全国有多达150余个心理学本科专业点    (系),其历史长短不同,水平高低不一,因此对不同的专业点    (系)就存在不同的发展战略,有的是尽快向世界水平靠拢,培养高质量的心理学专业人才;有的是在保持现有规模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有一些专业点则需要尽快提高专业水平,以满足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服务地方发展。

    对心理学发展战略,我们做下列设想:首先,设计5年期或10年期的专业发展规划;根据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规律,再结合未来社会现实的需求,对基础性专业或应用性专业的设置以及招生规模、培养计划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专业课程做出适当调整,使之能兼顾国外心理学发展的前沿和国内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注重心理学教学、研究的人文取向;注重实用性、掌握实际能力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    (理论知识、方法学知识、应用性技能)的培养;人才培养的规模可适当扩大;可考虑定向招收教授心理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的人员,进行为期1~2年的系统学科训练,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

    二、政策与建议

    心理学的发展大体分为三类:①传统的基础领域及新兴学科生长点;②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应用领域;③关注相关领域与某些具体现象密切关联的心理学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大体上以4∶6或者3:7为宜。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1.专业设置

    如何平衡基础和应用两大领域并结合自身条件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重要任务。因此,在理论和基础两大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列入专业设置的范畴,如认知神经科学、经济心理学。同时,加强对专业院校的监控,如部队院校、医学院校。在心理学一级学科下,重新考虑二级学科分类,尤其是对应用心理学进行细分。目前,心理学一级学科下属专业只有两个,这和心理学的广博和所涉及的理论与应用领域的广泛性极不相称,尤其不利于学科发展,也很难培养社会所急需的有关人才。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例如,对重大事故进行心理干预,针对压力造成的自杀、暴力等问题的心理辅导,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可以说,心理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有37%左右的心理学家是从事心理健康与咨询治疗专业的工作和研究。而我国这类人才奇缺,这与我国社会的需求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不相称的。为提高心理学专业建设水平,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对心理学专业建设采取以下措施:

    (1)重视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将其从应用心理学专业中独立出来,单独设置“临床心理学专业”,这将极大有利于我国快速高效发展这类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对此类人才日益迅猛增长的需要。临床心理学中主要涉及医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领域的核心知识。

    (2)重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心理学通过有机地发展基础和应用,特别是以应用促进和带动基础研究,是心理学良性循环发展,并获得自身“造血”机制的重要成长途径。其中,尤其要重视工业与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经济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领域的建设

    (3)对于本科生授予何类学士学位    (教育学、理学、工学)作统一规定,建议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2.师资建设

    高质量的心理学专业取决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关键。针对目前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的现状,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课    (含专业基础课)的任课教师要求具有心理学专业的教育背景或学术背景。

    (2)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为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心理学学科评议组执行监督职能,规范申报材料的标准,并进行不定期抽查。严格监控专业院校的变相申请,如,部队院校将政治学系、医学院校。从教师数量、开课能力和质量上要求应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层次结构。

    (3)教师的培训与提高。目前,由于有相当多的毕业研究生进入心理学教师队伍,对他们来讲迫切需要有一个进修、提高的机会。为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各单位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访学、进修;另一方面,寒暑假期间,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几个大区的培训点开设新兴学科和心理学的薄弱专业方向的研修班,例如开展应用心理学课程的教师进修,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4)提高重要的基础课和方法课的教学水平,课程师资应配套,以避免教师进修、出国导致的缺人上课及开课逻辑次序混乱的现象。第一,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第二,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第三,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第四,学术水平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第五,专业特色鲜明,生源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3.教材与配套设施建设

    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它是课程设置的基础,是专业水平的反映,是人才培养的粮食。为改变我国教材陈旧落后、实验设施不健全的现状,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改变课程相对陈旧、本土性研究知识缺乏的现象,对教材做必要的规划。组织专家翻译国外反映国际性和前沿性概念和理论的经典教材,编著一批基础课教材,为本科生推荐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

(2)为适应学科发展,创办我国心理学新兴学科的专业期刊,要求期刊的内容既能适应我国心理学的发展特色,又能体现国际前沿的发展方向。

    (3)实习基地的建设。21世纪需要复合型人才,学生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4)建全我国心理学学科图书情报系统和数据网络,为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

    4.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的宗旨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同时要符合各单位的师资实际情况。原则是,控制盲目设置专业,促进公选课的设置,注意教学内容的中国化。具体表现在,加强心理学基础研究和基础课程建设战略;根据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增加前沿课程,如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快教学法的改革步伐,教学手段科学化、现代化。为此,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采取一下措施:

    (1)基础课的设置。优化基础课程,使学生形成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基础课程主要是各类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素质,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形成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理论基础。为此,课程设计遵循框架性原则、逆向性原则和超前性原则。

    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与专业理论深化课程。加强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研究的统计与测量等课程建设;加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基础研究以及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比例。按专业方向设课,每个专业方向规定8~10门核心课,或者分专业制定课程设置方面的规格。

    (2)应用课的设置。应用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和经济的专业技能课程,这类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理学专业应用素质,即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形成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专业技能,这类课程一般在本科阶段的后两年开设。在完善与巩固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应用心理学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以便与研究生教育接轨。

    强化应用课程,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实习、专业实习和严格的考试,使学生获得应用技能,成为心理学应用人才。目前,我国心理应用技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量化地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技能;心理测量技能;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技能。

    (3)公共课的设置。在高等院校的非心理学本专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加相关的心理学课程,如设立“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课程,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与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心理学专业并授予硕士以上学位的情况相比较,中国高校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学校比例只占10%。

    (4)调整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心理学学科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自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以“倒立金字塔”的方式把握学科体系的学习技能,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的自学能力。所谓“倒立金字塔”的方式,是指学习每一门课程时,先把握该课程最核心的最简要的基本结构,然后随教学的进程逐步展开,形成犹如一个倒立的金字塔那样的基本结构。拓宽学生视野和活跃研究气氛,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系列前沿讲座与师生互动活动。

    (5)运用有意义学习阶段建立基本原理的知识结构、研究性学习阶段形成心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建构性学习阶段构建自适应产生式系统三种教学方法,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形成学生高质量的心理学应用技能。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改变了过去“轻术重学”的现象,而是“学术并重”;改变了心理专业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的现象。   

    (6)强化研究技能,使学生形成心理学学科的探索能力。应加强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建设,同时在其它基础课程教学中强调贯穿这种量化研究的技能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探索心理学知识的能力即科研能力的形成。

    5.人才培养

    过去,心理学在我国基本上属于基础研究,心理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基础型人才。而今,心理学作为研究“人自身”的重要学科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学基础研究的人员在整个科学界的比例逐渐提高,对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心理学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即是人才数量问题也是质量问题。因此,我们要首先确定培养目标,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目的、目标和内容。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未来的几年里,心理学科在整个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心理学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既要培养出基础研究的人才,也要培养出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目前,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实际与需要,我们要把心理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之上。然而,培养何种应用型人才,应该依据我国的实际与心理学科发展阶段的特点。

    (2)科学的培养模式。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其次,以专业见习为辅助,体会心理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再次,以专业实习为重心,形成心理学科的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灵活的应用技能。

    (3)健全的考核机制。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了心理学专业考核方式,除了传统考核模式即每门课程教学后的考核外,还可以根据课程与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国家对心理咨询师的考核标准,专门设计心理学应用技能考核程序。如师范类院校的教学实习考核、心理咨询技能过关考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开展心理学研究技能素质考核,鼓励学生要参加到导师主持的心理学科研项目当中,重点考核学生量化地研究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技能与能力,考核包括研究设计、过程实施、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

    (4)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其中一个或二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的同时选学另外一两个方向的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能力。

    三、重要政策与措施

    针对以上谈到的战略目标和建议,我们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1)定期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动向。

    (2)建立人才档案和人才库,发现、培养和支持优秀人才。

    (3)组织落实研究教改项目。

    (4)组织和举办关于学科发展方向和重大项目的研讨会,注意邀请有关学科和产业界人士参加。

    (5)对于认知神经等基础研究,协助建立开放、公用的实验室和计算机室。

    (6)鼓励和支持研制为观测和研究新现象的新的实验装置和测试仪器。

    (7)协助建立公用数据库。

    (8)协助组织跨领域、跨部门的协作研究。

    (9)协助推动成果的开发和应用。

    (10)协助沟通与教育部门的联系,组织心理学家参与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制订,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