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6年第5期 > 研究报告
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Ⅰ.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战略意义
2006-05-16    

字体大小:

1.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人类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人们将大自然归于神灵而加以崇拜。于是,人类历史上便产生了一种学说——“灵魂说”,这是人类最早的心理学思想。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被认为是最早的心理学专著。

    人类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世纪中叶,对心理的探索与研究都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下自发的或不自觉地进行的,而且是夹杂在对哲学和对神学的研究中。因此,这一时期,心理学实际上还是与哲学以及神学处于一种没有分化的统一状态中,而且心理学家是由哲学家、神学家、医学家或其他科学家兼任的,而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辨方法。故此,19世纪以前的历史,一般并不把它视为心理学的真正历史。

    心理学的真正历史是从1879年开始的。这一年心理学从哲学、神学、医学等科学中分离出来,正式诞生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心理科学的独立,除了需要满足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还需复杂的内在条件的满足与促进。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有: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和冯特,其中冯特的贡献尤为突出。

    赫尔姆霍茨对感觉心理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对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的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韦伯在感觉器官生理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韦伯的研究证明,可以对感觉进行测量、可以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费希纳提出,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有规律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构想,且对此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费希纳的名著《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但遗憾的是,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在主观意识上,并没有去建立一门独立的心理科学的愿望或明确意识,致使他们都失去了作为心理学独立学科的开创者的历史地位。

    冯特是公认的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冯特一开始就有一个创建新心理学的明确意识。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里,他明确、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建立独立的心理学的思想与方法。在《生理心理学原理》这本重要著作里,冯特已把心理学牢固地确立为一门有明确研究对象、任务和实验方法的科学。因此,《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开创了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业——创建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就使得心理学有史以来第一次像其他学科一样被作为一门正式科学而进行研究。至此,心理科学的独立,无论在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上,还是在严密的心理理论体系上,以及在专业队伍的组织上都完全具备了条件。因此,1879年,也就成了心理科学真正历史的开始。

    从1879年到现在,心理学的真正历史只有短暂的100余年。在这百余年的短短历史中,它却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它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繁荣局面。学派纷呈,各学派在心理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这百余年心理学发展的速度以及研究成果,可以说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对心理研究成果的所有总和。

    以下三种学说的提出,标志着心理学史上的三次明显的转折。

  第一次转折是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的出现,使当时处于“神学的奴婢、哲学的附庸”位置的思辨式心理学正式纳入了科学实验的轨道,从而使心理学从近代的哲学、生理学、神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门正式独立的科学。因此,这第一次转折可以说是心理研究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历史转折。冯特的历史功绩是与心理学历史上出现的心理科学的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这三件大事分不开的。冯特使心理学从旧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心理学。他所开展的对感觉、知觉和注意等基本心理过程进行的实验研究,开创了实验心理学这个分支科学。冯特在心理科学实践上的历史贡献,还在于通过菜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开创及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因此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

  第二次转折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产生。它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新方法开拓了在它之前的人类科学史上都从未真正触碰过的另一个崭新而陌生的领域——无意识领域。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变更了心理学研究的方向,为人们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心理研究新天地。而且,它的影响也早已超越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界限,而渗透到哲学、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教育学等人文科学之中。因此,这是继冯特之后的又一次心理史上的伟大变革与转折。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在当时需要有很大的理论勇气和无畏精神。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于大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同样能造成心理异常,这样使得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从研究过程本身转向于研究病态表现的动力和内容,他还强调本能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推动人们心理活动的源动力等。

  第三次转折是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新的科学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心理学的渗透结合而引起的心理学大变革。这一变革产生了与现代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心理学的崭新理论——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使人的内部心理活动(意识)又重新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回到心理学中。而在此之前,在心理科学中占统治地位50年之久的行为主义则是主张对外现的、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而不管内部心理过程如何。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验证,这就使对各种心理过程的研究得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心理学研究开拓了一条更为有效的研究途径。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密切联系起来,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在教育、生产、管理、临床等社会生活领域的应用,开阔了心理学理论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远大前景。

2. 心理学的战略意义

    心理学是一门探索心灵奥秘、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心理学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建设的学科之一,因此可以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新世纪重点发展建设的学科、成为21世纪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学科,主要原因是心理学会产生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心理学对不同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它研究范围广泛涉及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心理问题。它也是一门与现代前沿科学发展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以及对于人类现代生活工作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理论上的贡献:七大流派的诞生

    第一学派——内容心理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为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

    第二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第三学派——格式塔学派。它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魏特曼、考夫卡和柯勒。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这一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

    第四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情欲和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第五学派——皮亚杰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瑞士,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该学派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智慧的结构和机能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皮亚杰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这一理论主要就是从纵向来研究人的各种认知的起源以及不同层次的发展形式的规律。

    第六学派——神经生理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代表人物有加拿大的潘菲尔德、瑞典的海登等一大批学者。该学派主要强调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它主要从解剖结构、生物化学组成、电活动等三个方面对脑及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

    第七学派——认知心理学派。它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初,该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应承认人的主观东西——意识,并认定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在现代心理学的几大学派中,几乎每一学派都无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在前一学派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批判、继承、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正是这些在心理学史中曾发挥较大影响的几大心理学派,上下关联,前后衔接,绵延百年,才构成了一部现代心理学完整的百年史。

    纵观心理学史,“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此所作的概括确实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应用上的贡献:学科发展的生命力

    在冯特创立心理学的时候,冯特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不存在应用的问题,但是这种观点仅仅持续了三四十年,心理学开始走出实验室,面向大众,服务于社会生活。作为社会大众最为熟悉的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一开始就直接服务于社会生活,致力于精神病人的治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鉴定、选拔和培训士兵、下级军官和飞行员的需要,美国在军队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心理测验。二战期间,美国军方对心理学的兴趣有增无减,国防部召集了大批心理学家进行陆军普通分类测验,以测量各种能力倾向。在军队还设立了“人事心理分类委员会”,承担工作分析、标准职务鉴定分类和人员性向测验,建立各种能力与特殊技能的士兵和军官资料库,这些工作大大地促进了人事心理学的发展,为战后人事心理学广泛运用于企业、行政等各种组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在当今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广告领域,产生了广告心理学,运用于消费领域,产生了消费心理学,运用于体育领域,产生了体育心理学。自然,心理学在组织管理领域中的运用直接导致了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总之,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自身的科学,它帮助人们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人类的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而且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是心理学学科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综上所述,心理学学科在二十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向人们证明它不仅是一门发展中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科学。实践表明,要使心理学蓬勃发展,必须基础研究扎实,同时在应用领域与其他相关学科保持十分紧密的联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