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来稿]为生命寻找心泉
2011-09-30  中国教育网  亚亚

字体大小:

  在一片灼热的沧桑中,《文化苦旅》带人皈依自然和历史,那是一次精神洗礼。还清晰记得,《道士塔》是其首篇,写的是敦煌古迹文物通过愚昧、贪小惠的王道士被洋人一箱箱、一车车骗去,弄到了国外。先祖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啊,却被保存在外国的博物馆里……恨,犹如一条河流,横贯于整个文本。但正像余秋雨说的那样:“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的确,《文化苦旅》不就是为了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吗?现在,当我再次读着《道士塔》,恨被暂时抛却,表现出了青春应承载的思考和拷问:是什么割开了这道一个古老民族绵延几个世纪、难以愈合的伤口?为了一己私欲就可以将民族感、正义感置之不顾吗?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啊!屈辱的记忆激励我们不断奋进,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我们只有更好地创造未来!

  也许中国百年的耻辱已使很多中国人形成了思维定势,我们总是背负着历史的十字架隅隅而行。与西方物质的差距,使我们失却了文化的自信。崇洋之风,兴而未艾,科技上亦步亦趋何来创新?文化贩卖何来进步?我们有泱泱五千年的文明,瞻顾辉煌,不应固步自封,我们应正视物质文明的差距而不要精神下跪。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应毫不畏惧地肩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让血液里流淌着“敬廉崇洁、知诚讲信”的精神,让心灵深处凝结起纯正的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意识。

  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好比片片风格迥异的树叶,学校这棵大树无私地提供我们养分,它将繁枝伸向高空,像在擎起整个天宇。作为大学生,我们若能将心灵放牧在敬廉的憩园里,聆听崇洁的丁零,感悟知诚的皎洁,寻求讲信的生活,我们的灵魂一定能融入阳光的神采,身心得到雨露的滋润。可以试想,树叶一旦离开了枝头,那便是腐烂的开始;生命一旦离开了廉洁,那便是变质的开端。切断了与廉洁的关系,就会沉沦为物质中的浮生动物,我们离生命的内核也就会越来越远。

  东山魁夷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要紧的是心间不能没有一泓清泉。心泉是尘世间最纯净的东西。心中有泉的人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才能忘我地创造,才能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浇灌真善美之花,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夹着热血带着体温的生气勃勃的精神清泉———王荣辉的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牛玉儒的勤政为民、鞠躬尽瘁,任长霞的无私奉献、崇高品德……这些精神的心泉赋予人类廉洁、守法与崇高的营养。

  为生命寻找心泉离不开读书。书籍是先人寻来找去的心迹之固化,也是前人对后人的馈赠。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名利场》,便是这么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洗礼着人世间不洁的凡尘。他那辛辣讽刺的手法,真实的描绘,时刻警醒我应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名利。它描写的虽然是1810~1820年摄政王时期,英国上流社会没落贵族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等各色人物的丑恶嘴脸和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但他的思想,它的意义穿越时空常青。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也许名位、权势、利禄本就是紧密相连的,但如果我们能把目光从物质的泡沫中打捞出来,从名利的枷锁里解放出来,从权势的磨盘下挣脱出来,关照心泉,让思想走进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命更加鲜活,愈加丰盈,我们的心灵就会得以净化、提升,做到“修身养性廉为上”,我们的灵魂就会变得宽宏、通达、高远而澄明。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研究发现经常做噩梦瑞出现精神问题
· 梁猷能:CERNET协同创新的精神非常珍贵
· 世博会催生“海宝一代” 彰显精神 引领未来
· 清华校长邱勇:做有思想的行者
· 课堂上只顾灌输思想? 语文教育不能得分丢"人"
· 孙中山个人思想
· 实现可扩展的6PlanetLab网管系统的设计与思想
· 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人类死亡后灵魂存在
· 大学生信仰教育: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2008年度科学界内五大重要历史发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