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教学设计的实践领域主要是集中在媒体传递层面上的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丰富性、资源易获取性等特征使教学设计者将设计重点从媒体传递的设计逐渐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并继而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学习活动上成为可能。
由以上两条辅助性假设所带来的教学设计理论中经验内容的变化,不但会涵盖原有理论中的合理内容,而且也会使教学设计理论发展成为适应信息社会教育水平需要的教学设计新理论。当然,随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我们仍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性理论假设以完善教学设计的理论内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最基本任务是寻找学习发生和维持的充分条件,并深入研究这种充分条件的设计原理。因此说,凡是对学习有影响的因素,在设计学层面上都应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教学设计理论便能够在设计学层面上解释全部的由设计所能影响的教学经验事实。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理论发展前景!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给出了一个教学设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概念图(见图2):

图2 教学设计理论框架的概念图
二、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笔者非常鲜明的一个观点是:在教育领域中,网络技术并没有生成划时代的新观念,确切的说,网络技术使原先的一些先进的、前卫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使先进教学设计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在现有的有网络技术参与的教学系统中,网络技术进入教学系统的程度各不相同,教学效果对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依赖程度也会不同。不同学科的教学对网络技术介入的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说,网络时代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设计学的基本框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具体的、微观的研究问题会不同。根据网络技术在活动、环境和媒体传递着三个设计对象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我们认为至少以下这些问题需要理论研究者关注:
1、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早期学习心理学积累了很多个体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个体认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等。协作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策略、发送问题法、互问互答法、协作阅读理解策略、消除不安策略、四角策略、多次选举策略、焦点列表策略等等。
我们曾将个体认知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做过比较,惊奇的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的群体分工化的结果。但这种群体分工化带来的好处是:
(1) 群体的信息加工要比个体信息加工的信息量大
(2) 容易产生认知冲突,而认知冲突是教学和学习的最佳契机
(3) 学习者之间的社会化交往强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