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让体育回归教育 从结合到融合的路还有多远?
2011-07-2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让体育回归教育,让运动员有学上,让青少年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和比赛——

  从“结合”到“融合”,路还有多远?

  【新闻回放】

  正在举行的上海游泳世锦赛上,为中国代表团夺金的何姿、施廷懋都贴着“清华大学”的标签,“跳水女皇”伏明霞当年也是从清华跳水队走出的。如今,清华跳水队仍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孩子前来训练;清华大学还开设了跳水选修课,让普通大学生亲身体验跳水运动的魅力。“教体结合”,让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运动人才从学校体育的土壤中走出。

  “简单说,‘教体结合’就是培养有文化、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这样一种培养模式正在被全社会和教育体育界认可。”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认为,在国家队层面可以搞集训模式,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成长必须回归校园。

  在青少年阶段探索“教体结合”,让体育人才的培养成为有源之水,让体育真正回归教育,这是目前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必然选择。那么,教体如何才能从“结合”做到真正的深度“融合”?

  在有条件的省市尝试学校举办高水平运动队

  在7月22日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中运会上,包头一中女排获得了金牌。校长王学东告诉记者,包头一中女排始终坚持学习和练球“两条腿走路”。队员不仅在运动场上是佼佼者,学习成绩也都相当优异,几年来,已经毕业的80多名队员全部进入了大学。

  清华大学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成功建立起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训练体系。该校体育部主任陈伟强介绍,清华的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学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他们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由学校培养成为运动员。而运动员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前就已经是运动员,到学校学习只是对自身修养的一种提高。”目前,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共有包括田径、篮球、射击、赛艇等26个项目在内的37支队伍,队员超过了500名。

  针对学生运动员升学“出口”不畅的问题,长期追踪报道体育新闻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杨明认为,近年来,专业队选苗子已经越来越难,许多有体育天赋的孩子都选择上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视进省市队甚至国家队为畏途。高校有一流的体育设施,许多高水平教练愿意去高校任教,家长和孩子也首选上大学,因此,可以考虑在一些有条件的省市尝试学校举办高水平运动队。

  把竞技体育的经费划拨一部分给学校

  青少年是中国体育的根,这句话几乎挂在每一个“教体结合”践行者的嘴边。青少年在哪里,90%以上都在学校,那里有现成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有学与训结合的天然优势,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轨道上,学校将注定担纲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将推多项改革 体育教育打出“组合拳”
· 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仍可忧
· 体育为教育之基,当加大学校体育投入
· 全国校园足球区域推进工作集中调研会举行
· 青奥话题·体育的教育意义如何落地?
· 教育部将依托首批七个项目加快体育教育改革步伐
· 1000米体测跑死人学校体育走向何方?
· 全国体育局长会:“教育”成为体育人热议话题
· 教育部官员:功利性太重体育考试也成应试教育
· 学生升学之路不畅“教体结合”还需迈过几道坎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