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03年两会专题
解决“两基”欠债使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2003-03-14    记者 陈晓蓓

字体大小:

    上世纪末,我国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目标: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在这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记载下了“穷国办大教育”的不朽业绩。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钦州市教育局局长赖每对此深有感触。在感触之余,赖每又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经过调查走访为这次会议带来的一份《关于解决部分农村中小学“两基”欠债的建议》。

  为实现我国向世界提出的在2000年基本实现“两基”的庄严承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财力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社会捐资、农民集资、学校高息借资、承建商(工头)垫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了“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然而,部分农村学校背上了沉重的“世纪债务”,有的地方学校负债面高达100%。据统计,到2002年底,广西农村中小学尚未偿还的10年间所欠的债务共达26亿元,其中社会贷资5亿元,工头垫资11亿元。说到这里,赖每的表情显得有些严肃。

  “目前学校的状况如何?”记者问。赖每不假思索地说,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生活受到影响。一方面,因还债使得部分学校教师福利水平极低,其中大部分学校连政策性补贴也长期没有得到兑现;另一方面,有些学校向教师借资,而其中有些教师的钱是向亲戚朋友借来转借给学校的,学校无法按原来承诺将借款还给教师,使部分教师的正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受到影响,甚至影响了学校正常的工作与教学秩序。

  工头和其他债主经常向校长讨债,尤其是开学收费时间和节假日前,校长更是为应付讨债而耗费心力。有些校长因为债主的诉讼而频频被法庭传唤。有一所乡镇中心校校长一个学期内出庭应诉达5次之多。

  面对债务的困扰,有些学校校长难以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有时还要举家避债。无力还债及还债无期是一大问题。如广西钦州市钦北区碰山小学,现有学生200多人,每年最多可以拿出6000元还债,而学校欠债60多万元,按此计算要100年才能还清。另外,后续投入难以实现,影响了办学条件的改善程度。有些学校出现危房却得不到及时修缮和重建。

  “对于解决欠债问题,您有哪些建议呢?”听到记者发问,赖每经过认真思考,建议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对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按“三个增长”的要求,加大政府投入,确保欠债学校的正常发展。实现“两基”是政府的职责,偿还学校的“两基”欠债,政府责无旁贷。地方政府应制订还款计划和实施方案,在2005年前还清所有“两基”欠债。中央财政应通过转移支付等多种形式,加大政府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扶持的力度。创新教育投资机制,使部分债权转化为股权引入到校办产业的投资中去。中央可特许欠债较多的省(自治区)发行定向特种彩票,向社会筹集“两基”还债资金;创办教育保险企业,强化教育的自身“造血”功能;加强对教育经费管理的监管,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同时,加强对政府偿还“两基”欠债的督察,确保偿还欠债问题在“十五”期间真正得到解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两会:免费!免费!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呼唤
· 376名代表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
· 县级财政难扛大旗 农村义务教育谁买单?
· 教育,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
· 大学生军训应改为自愿预备役教育
· 贵州省投资3亿元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 从农村举债“普九”谈起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