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03年两会专题
教育,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奠基
2003-03-13    记者 范绪锋 翟帆 刘继安 储召生

字体大小:

    “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要看思想文化发展水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现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比任何时期都重要!”在今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如何让教育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奠基,也成了代表委员们的共同话题之一。

  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历五千多年之演进,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青岛大学副校长邵峰晶代表说,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对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策略性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民进中央副主席潘贵玉委员说,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渗透,特别是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人民提高抵御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共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第二炮兵副政委孙福委员说,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把亿万青少年紧紧集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让民族精神在青少年中深深扎根

  “最近几年,当我给大学一年级学生讲到我们那一代人如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何在边疆奉献一生的事迹时,很多同学都落了泪……从他们的眼泪,我感到震撼,感到这批年轻人是有希望的!”清华大学教授刘西拉委员谈起这一话题,动情不已。他说,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有一批有觉悟、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一代。青少年的民族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引导和教育。但目前我们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相比,明显滞后。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强思想教育的意识,寻找思想教育的载体,减少思想教育的痕迹,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一代青少年中深深扎根。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孙福委员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前,就是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格,强化国家意识,升华民族情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校教育担负着重要职责。教育部部长助理李连宁代表认为,各级各类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纲要,把民族精神的教育贯穿到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把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学校德育、历史、语言文字等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日常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了解、熟悉、接受民族精神,并使之成为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燕瑾委员都呼吁,人文社会科学“大学者”要写“小丛书”,多写普及文章,把民族文化中的精粹向民众,向青少年传播、普及,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尽自己的力量。

  让民族精神在创新中发扬光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论建设非常重要!”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谢维和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对优秀民族精神进行归纳梳理、系统总结,形成体系,并以能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巨大震撼力和冲击力的丰富多彩的形式,融会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体现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这些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参与。”清华大学文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贺美英委员说。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委员表示,研究民族精神培育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和途径,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推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是当前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庄严的使命和极为重要的任务。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高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阵地。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代表认为,近几年来,我国经历了特大洪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等重大事件,之所以面临艰难而不屈不挠,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把这样的民族精神进行总结,继续发扬光大。

  民族精神不是民族内部自发形成的,不是由民族外部简单移植的,而是民族共同体自觉、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委员认为,我们所弘扬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一个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培育的过程。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就更是如此。要通过理论创新,构建成熟的、先进的民族精神;通过文化创新,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民族精神;通过体制创新,使广大群众认同民族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乃至习俗和习惯,从而在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和弘扬广大民族精神。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战线师生:关注“两会” 关注教育
· 代表委员“痛击”教育乱收费
· 夏林:我国高等教育正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 两会特稿:这五年,教育改革巨大突破
· 代表委员风采:为教育,不停地鼓与呼
· 两会特稿:这五年,教育需求极大满足
· 两会:免费!免费!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呼唤
· 代表委员风采:无法割舍的教育情结
· 两会专访:创新是教育持续发展的活水源头
· 教育均衡化是社会公平发展的体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